当前位置: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上海市 > 松江区 > 正文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江区关于支持“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21-05-31 松江区 收藏
朗读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松江区关于支持“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松江区关于支持“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9年4月1日

 

 

 

松江区关于支持“卡脖子”工程

和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企之利器,对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上海市《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等有关部署,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坚持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着力突破“卡脖子”和颠覆性技术等重大领域发展瓶颈,全面推进G60科创走廊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建设,打造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结合本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在全球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秉持新发展理念,

依托上海集散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的功能优势以及科技创新引领的先发优势,紧紧抓住“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重点聚焦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聚焦松江G60科创走廊“6+X”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自主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积极争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新配置价值体系,推动突破颠覆性技术创新,构筑优势产业突出、产业高度集聚、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地,将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的重要引擎。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前沿引领。秉承基础研究和创新是推进科学技术颠覆性发展根本的理念,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松江区“6+X”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抓紧突破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力争掌握关键制造工艺,掌控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

坚持合作创新,互生共赢。加强科创企业主体培育,紧紧牵住自主创新“牛鼻子”,攻坚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瓶颈,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发挥应有作用。加强跨区域合作,扩大开放创新,促进科创要素自由流动,为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重视市场对创新成果的选择、认可和检验,探索支持“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发展的遴选机制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品化、产业化。

坚持环境为先、以人为本。聚焦“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坚持全面对标,坚持问题导向,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打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和创新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X”重点领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高端、智能、关键制造产业集群,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技术中心,挖掘培育一批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吸引支持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加速G60科创走廊一流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实现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机制创新

围绕松江区“6+X”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安防、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卡脖子”问题和颠覆性技术短板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遴选机制,建立健全实操性较强的发现培育机制,从而实现精准聚焦,精准服务。

(一)制定完善遴选制度

1、着眼于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围绕G60科创走廊建设“6+X”新兴产业集群,坚持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研究制定G60科创走廊“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的遴选范围、标准和评价体系等,结合本区区情,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安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短板进行梳理研究,编制发布相关目录,引导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投入,支撑区域招商引资工作。

2、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瞄准一批核心程度高、攻坚难度大、带动效应强的关键技术方向集中突破,力争实现松江及G60科创走廊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二)建立健全市场化推荐和政府评审结合的发现机制

1、建立市场化为主的发掘渠道。实时关注市场动态,充分发挥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和机构的作用,充分运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推荐渠道,会同科技小巨人、卓越创新企业、专精特新、区政府质量奖等优质企业培育计划,发现一批高成长性科创企业,挖掘培育一批“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

2、建立“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和关键创新项目培育库”围绕“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领域,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本区企业和项目“精准画像”,经相关部门组织评价筛选后,形成G60科创走廊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和关键创新项目培育库。入库的企业和项目将予以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和动态跟踪服务。

五、主要措施

(一)鼓励初创期企业和团队落地

支持国内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等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在本区开展技术创新。对新引进符合“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的入库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开办费支持,原则上按5:3:2比例分三年执行。开办费主要用于租赁或购置办公研发场所、引进人才等创新创业活动。

(二)加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支持企业围绕“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需求开展产业化关键或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对符合要求的入库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新材料的首批次应用,对符合要求的入库企业,获得区级认定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获得市级、国家级财政扶持的,给予1:1配套,最高1500万元的补贴;支持鼓励本区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入库企业或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券和“四新券”资助的,按市级扶持资金给予1:1配套资助。

(三)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对入库企业,涉及“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领域,符合本区技术改造要求的,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补贴;支持入库企业采购本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的重点现代化设施设备进行技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30%的采购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500万元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以海尔COSMO平台、用友精智平台及九地市各大平台形成多层次支撑,积极培育国家、市、区三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标杆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梯度培育、创新应用示范、生态环境营造、开放合作共赢,抢占新一轮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四)支持各类创新载体建设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上海市 > 松江区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shanghaishi/songjiangqu/2021/0531/145272.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