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义乌市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的通知》(浙体群〔2019〕180号)精神,扎实做好争创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推进健康义乌建设,促进我市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市体育工作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
综合性目标。2021年,成功创建体育现代化市,建立完善具有义乌特色的体育现代化体系和框架,社会体育意识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不断繁荣规范,体育科教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建立健全体育事业发展激励机制、全民健身长效机制、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发机制,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等体育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成“三项指标”,建成 “五大体系”,力争“四个领先”。
三项指标:
在完成建成拥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大中型公共体育中心,通过浙江省“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建设工程评估这2项指标达标的基础上,下步重点抓好以下3项指标:
——健康浙江考核涉及体育工作指标考核结果达到优秀。国民体质监测健康合格率达到94%,中小学生体制健康合格率达到96%,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0%(不含在校学生)。
——到2021年,体育现代化镇(街)100%达到《浙江省体育现代化镇街道建设规范》。
——推进清廉体育建设,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办赛规范,未发生重大赛风赛纪、故意服用兴奋剂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大体系: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镇(街)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在农村、社区分步建立健身广场、公园、俱乐部等公共健身场所,形成“10分钟”健身圈,实现组织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科学健身指导评价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多元功能的需求,培育市民良好的体育文化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强化科学指导和培训咨询服务。
——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大众运动健身团队遍布城乡,各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热心体育公益人士数量大幅增加,形成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建立完善后备人才训练体系,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形成优势项目突出、体校和训练点互补的体教结合的现代化业余训练体系,力争在下届省运动会中取得较好成绩。
——建立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加强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促进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增长,推进户外运动、经营性场所、体育用品产业和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
四个领先:
——力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质量、国民体质监测等指标全省领先;
——力争体育产业增加值、品牌赛事、大众体育消费和体育彩票发行量全省领先;
——力争承办国内国际大赛能力全省领先;
——力争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全省领先。
三、主要任务
(一)群众体育现代化
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现代化。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健身愿望和需求,建成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达到全覆盖。一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二是建设12个以上有体育活动项目的大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文体)活动中心或体育服务综合体,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在3500平方米以上;三是体育部门参与规划和验收新居民区和新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居民区和社区室外体育面积按人均0.3平方米以上,室内体育面积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老社区、小区更新和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在60%以上;四是建有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智能健身房、共享健身服务平台等,实现“10分钟”健身圈,推行智能化体育设施建设,90%以上的镇(街)建有足球场;五是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100%向社会开放,且学校体育设施总体开放率不低于70%。
2.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水平现代化。通过体育现代化市创建,建设具有义乌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成效明显。一是体育网络组织达到“1+20”模式(1个体育总会和20个(含)以上注册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其中10个(含)以上体育社会团体达到“3A”等级以上,所辖镇(街)90%达到“1+8”模式(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和8个(含)以上备案体育社会组织),镇(街)通过公益岗位等形式配备体育委员。二是体育社会组织实现成员信息化注册管理和服务,体育锻炼组织化人数比例占本地区常住人口20%(含)以上;平均每个体育社会组织每年举办赛事、活动等不少于10次。
3.大众体育赛事活动形成常态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一批具有义乌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一是建立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网络体系,保证财政经费支持购买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每年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参与的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不少于4项;每2年举办8个(含)以上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1次。二是每万名青少年拥有1个公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组队参加省、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比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令营等体育活动不少于2次。
4.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体系完备。加强大数据和体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一是根据数字浙江、数字体育建设的统一要求,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岗率达50%以上。二是建有设备齐全和信息化管理的县级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公共服务机构;70%(含)以上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开展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健康管理;每年组织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开展运动处方业务培训;将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居民健康体检,居民个人体质健康档案建档率不低于60%。
(二)竞技体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