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护眼”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义乌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护眼”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的《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浙教体〔2019〕23号)和《金华市儿童青少年“明眸摘镜”工程实施方案》(金政办发〔2019〕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自防自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到2023年,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和高度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以内,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下降至38%、60%和70%以下,整体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水平。
二、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三、专项行动
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近视防控科普行动、近视普查专项行动、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行动、规范办学健康育人行动、教卫协同联防联控行动、家庭近视综合防控行动、近视防控信息化行动、近视矫正市场监管行动等八大专项行动。
(一)近视防控科普专项行动
构建近视防控科普宣传体系。教育局、卫健局、文广旅体局组织编制近视防控系列宣传材料,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引导公众有效接收近视防控的科学知识和信息。
学校通过近视防控专家进校园、志愿者团队进校园、设立家长护眼课堂等方式,广泛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的卫生习惯。
妇联、团市委面向家庭、街道社区等组织开展近视防控宣传,让防控工作成为家长和孩子的自觉行为,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文广旅体局、妇联、团市委)
(二)近视普查专项行动
教育局和卫健局开展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普查工作,建立在校生近视监测制度,确保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与近视相关的视觉健康检查,通过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和电脑验光仪,分别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和屈光度,逐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电子档案,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转移,如实记录学生近视及变化情况并反馈家长或监护人。2019年起,每年每校屈光发育档案建档覆盖率达100%。
市财政要合理安排支出,通过培训校医/保健教师开展校内近视监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和跟踪监测工作。(责任单位:卫健局、教育局、财政局)
(三)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专项行动
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整体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全面推开健康教室建设,确保与视觉健康和近视防控密切联系的环境、器具标准的执行落地。参照《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14)》国家标准,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的课桌椅。参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国家标准,推进实施“健康教室照明”计划,保证不同天气、时段,桌面、黑板等器具表面的健康光照度。
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加大对教学环境、器具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督通报机制。教育局要把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纳入教育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有效推进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卫健局)
(四)规范办学健康育人专项行动
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安排教学活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要求,切实减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负担,减少长时、近距看书和作业的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控制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中小学取消一切形式的集体文化补课。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积极引导家庭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监督指导的关键作用,落实课外减负。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天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鼓励中小学校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整体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规范课堂电子教学产品应用,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擅自带入课堂。学校本着按需原则,将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控制在教学总时长的30%以内。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常态化开展校园卫生安全健康督查,建立督查通报机制,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推广科学的学生菜谱,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文广旅体局)
(五)教卫协同联防联控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