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沪府规〔2018〕20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9日
上海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18〕79号),进一步深化本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开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高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增强服务出口能力;积极推动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服务贸易发展领域,提升传统服务的可贸易性;注重服务贸易与服务业、货物贸易、国际投资合作协调发展,不断夯实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国际经贸合作基础;深入结合本市发展战略,围绕“五个中心”和“四个品牌”建设打造核心功能,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全球市场,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使服务贸易对本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贸易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稳步提升,全面形成“开放透明、价值提升、市场多元、区域联动、人才集聚”的服务贸易开放发展体系。
(二)主要目标
——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扩大本市服务进出口规模,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培育引导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壮大特色服务贸易。到2020年,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占本市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形成更加合理的服务贸易结构,专业服务、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能级不断提升,新兴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全市服务贸易平均水平,其中新兴服务出口占全市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
——培育主体、完善功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服务贸易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培育具有跨国经营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为核心,以完善的公共服务载体功能为支撑,全面打造“上海服务”品牌。到2020年,培育200家千万美元级服务贸易品牌企业;打造20个具有行业引领优势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建成20个国际化服务贸易专业服务平台。
——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优势,探索形成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开放体系,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大力推动服务贸易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兼顾风险控制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服务贸易双向开放管理体系,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案例和开放便利举措,并持续推动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依赖传统服务领域向培育高附加值领域转变、从较为集中的市场结构向多元化市场结构转变。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多方联动机制,完善以跨部门协同配合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强化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功能,依托服务贸易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商务、金融、税务、海关和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同组成的服务贸易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强化对服务贸易总体情况和重点领域的动态跟踪,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市、区联动的服务贸易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加快形成新型政府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长三角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机制,开展服务贸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加快形成长三角服务贸易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
(二)围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构建兼顾风险控制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双向开放体系
探索发布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试点在金融、电信、互联网、旅行、航运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逐步放宽和取消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相关的限制性措施。探索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试点开放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与风险防范制度。不断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提升商业存在模式下服务贸易开放度和透明度,全面营造现代化的服务贸易投资环境。
(三)围绕“上海服务”品牌建设,实施全方位多维度的主体培育计划
实施服务贸易潜力企业培育计划,分批培育200家“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重点给予融资、项目、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形成重点企业引领出海、中小企业积极创新的发展格局,并鼓励标杆企业开展“上海品牌”认证,打造一批高端“上海服务”品牌。发布年度《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聚焦技术、文化、国际物流、服务外包、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明确市场主体发展目标和培育标准,加强对服务贸易潜力企业的宏观引导。推荐并支持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基金参投本市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各类资本创设数字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基金、信用保证基金、并购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金,探索形成与服务贸易潜力企业培育路径相适应的基金合作机制。
(四)围绕区域资源集聚,培育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服务贸易示范区
加快提升服务贸易集聚度,根据《上海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和培育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上海浦东软件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等一批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发挥服务贸易要素集聚的引领功能。结合各区产业发展特点,培育文化贸易特色示范区、生物医药研发核心区、数字化服务发展引领区、技术贸易转型升级试验区、邮轮旅游要素集聚区等一批主体集聚、功能完善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加快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五)围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动效应,打造功能完善的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优势,用好进博会功能平台资金支持政策,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6天+365天”服务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吸引国际知名服务贸易企业来沪开展项目合作,搭建向外推介、展示和沟通渠道,积极引进先进服务、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土服务贸易载体能级,充分放大进博会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探索建立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集群,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徐汇)、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国际交流、交易促进功能,加快境外布局。争取将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升级为国家级服务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服务贸易知识产权预警平台,开发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服务产品,提供相关的信息和预警服务,推动上海服务贸易企业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海外商标维权,加强境外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
(六)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以海外促进联盟为载体的市场开拓体系
打造上海服务贸易全球促进联盟,推进国际间服务贸易领域创新合作,发挥境内外交流研讨、项目对接、资源共享等功能。建设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境外促进中心,探索推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立文化装备示范体验厅,加快形成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为重点的服务贸易海外市场拓展体系。发布服务贸易海外重点市场拓展系列指南与上海服务海外宣传册,搭建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海外拓展渠道,实现与重点国别一对一的合作对接。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合作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推动专业服务机构跟随境外投资项目出海,完善服务贸易海外合作和项目推进的配套服务体系,打造基于互联网协同推进的宣传推广与交流对接模式。
(七)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构筑数字贸易的先发优势
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数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鼓励发展跨境支付业务,积极引进境外跨境支付机构。试点建设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拓展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数字版权确权、估价和交易流程服务功能,建设数字内容和产品资源库。提升服务外包和技术贸易数字化业务占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城市以及上海友好城市的数字贸易采购商和服务商为对象,搭建数字化服务外包资源配置和接发包功能平台,逐步扩大平台交易类型和规模。推动数字贸易领域扩大开放,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原范围内开放的增值电信业务在扩区范围适用,并争取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对最终服务对象和委托客户均在境外的服务外包企业经营呼叫中心业务,不设外资股权比例限制;探索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至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积极推动建立畅通的国际通信设施,构筑上海数字贸易领域的制度和战略优势。
(八)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技术贸易聚焦高端的引领优势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各省市政策 > 上海市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gedizhengce/shanghaishi/2021/0531/14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