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义乌市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动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域创建“无废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义乌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义乌的重要载体,以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危险废物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到2021年底,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无废城市”,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义乌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全面推动源头减量
鼓励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在场内开展综合利用处置,严格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动态清零要求。深化中水回用,强化分质分流处理,提高中水回用率,源头减少工业污泥产生,到2020年底全市重污染行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5%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经信局、各镇街)。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清洁化改造,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开展循环化园区建设,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各镇街)。
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探索处理费用与产生量直接挂钩的差别化收费机制,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各镇街)。以电商、快递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商品包装的减量化、循环化、绿色化,提高符合标准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邮政管理局,市场发展委、相关镇街)。
推广农用地膜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减少地膜使用。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促进应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及其废弃物产生量。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
(二)实施分类收集贮存,全面推动过程严控
督促企业做好工业固废产生种类、属性、数量、去向等信息填报,重点抓好工业危险废物规范化分类贮存管理,强化重点工业固废全过程监管(▲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各镇街)。深化工业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加快建设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到2021年6月底工业垃圾分拣中心集中收集体系完成全覆盖,工业垃圾收集率达到80%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商务局、相关镇街)。
优化生活垃圾“两定四分法”,完善分类运输车辆、转运站、压缩和分选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备,推动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到2020年底,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7个以上、示范村5个以上。(▲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针对畜禽粪污、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主要农业废弃物,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底实现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全覆盖。(▲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联社、相关镇街)
积极谋划我市危废集中收储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废油、小微产废企业危废统一收储点等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分局,相关镇街)。建立完善城乡医疗废物收集、运输、登记、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统收统管,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网络体系全覆盖;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推进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源头规范化分类(▲卫生健康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以各类院校、登记在册的检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为重点,建立实验室废弃物集中统一收运体系,到2020年底实现实验室废弃物集中统一收运体系全覆盖(▲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局,相关镇街)。加大危险废物运输环节管控力度,严查无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资质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行为,加强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危废转移交接记录制度,强化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风险防控(▲交通局,相关部门、各镇街)。
(三)补齐处置能力短板,全面推动综合利用
积极拓展工业垃圾资源利用途径,加快推进资源利用项目的落地建设,到2020年底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商务局、相关镇街)。推进污泥制砖、污泥干化焚烧等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稳定运行,重点谋划推进光伏行业含氟工业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分局、▲高新区,相关镇街)。推进废机油、废机油滤芯等危废集中收集处置项目的规范化运营,进一步提升收集处置能力(▲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相关镇街)。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形成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发改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行政执法局、商务局、相关镇街)。
巩固生活垃圾零填埋,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充分挖掘垃圾焚烧发电厂、再生资源利用中心等项目的处置潜能,提高运行负荷,到2021年6月底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经信局、各镇街)。大力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到2021年6月底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2家以上(▲商务局,行政执法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