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中小学:
期末和寒假期间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因复习迎考、考试压力、开学焦虑、家长焦虑、亲子冲突等诸多因素叠加,极易引发学生考试焦虑、心情抑郁、冲动易怒、厌学逃学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为保证全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确保期末复习考试、寒假及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通告2021年第1号》文件精神,现将《现将鄞州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通告2021年第1号》印发给你们,请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
一、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1. 心理松懈
国内一些地区发生的输入性疫情及其附带性的影响,尽管各级部门都在预警与提醒,但本地未出现疫情,一些学生极易产生麻痹松懈心理。
2. 心理焦虑
面临长期紧张的复习考试,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内心焦虑现象,伴随着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困难、记忆力减退甚至身体不适等负性心理。
3. 心情抑郁
部分学生在寒假期间与开学前后会出现精神恍惚、态度消极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4. 亲子冲突
由于复习迎考、较长时间寒假生活,家长在对子女的作业检查以及电子产品管控等方面产生新的矛盾,极易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进而导致心理危机事件。
二、重点关注对象
1. 亲子(或同学)关系紧张者
2. 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心态烦躁者
3. 厌学情绪严重者
4. 寒假作业未完成、期末期始考成绩不佳者
5. 开学综合征患者
心理教师和广大班主任要时刻关注重点对象(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外地来甬务工人员子女的情绪变化,尽早发现,及时预警。
三、工作要求
1. 减轻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
各中小学要根据生情学情,把握教学节奏和教育评价方式。防止片面追赶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课业负担,随意延长在校时间,随意减少音体美等学科课时。要控制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排名,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全员教职工参与的心理辅导体系,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影响、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不把教学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不向学生传递负面情绪。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复习迎考阶段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多和朋友家人沟通倾诉。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关注,科学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严格管理学生随身物品,严禁学生带违禁物品进校。
2. 加强常态管理,强化支持系统
期末阶段,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要求,按规定上好心理辅导课,开放学校心理辅导室,在校园显眼处公布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公开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方便学生求助。
寒假期间,要继续全员参与跟踪全体学生的心理动态工作,布置动静结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适量适度的寒假作业,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寒假。继续保证学校心理热线的畅通,确保学生和家长知晓热线,切实完善和强化心理高危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做到“心理支持系统不放假”。
春季开学后,各校心理教师应安排 1~2 次心理辅导活动,要将因开学综合征引起的学生心理困惑或问题作为开学初专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要内容,加强生命辅导和人生意义辅导,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鄞州政策 > 鄞州区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yinzhouqu/yinzhouqujiaoyuju/2021/0128/3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