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泰旅委〔2017〕7号
一、工作目标
紧紧抓住省、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按照“一镇一品牌、月月有节庆、节节有特色”的要求,全面深化乡镇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深度挖掘和大力整合传统文化、区域产业和旅游资源,打造成为特色鲜明、魅力丰富、影响力强的文化节庆旅游品牌。通过三至五年努力,打造1个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节会,2—3个省内、市外有影响力的旅游节会,建设2-3个标准化节庆品牌,把我县打造成文化旅游示范县。
二、工作任务
(一)切实深化文化节庆品牌建设。在原“一镇一品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区域传统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特色,精心筹划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坚持好“区域间不重复”原则,每建制镇错时举办一次主题文化节庆旅游品牌活动,要创新节庆活动方式、内容,注重品牌节庆活动的标准化建设,经常性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真正形成本区域的文化旅游区域特征,全面提升节庆品牌的影响力。
(二)大力开发传统文化旅游项目。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大对廊桥文化、百家宴、泰顺石雕、畲乡歌舞、木偶戏及木偶头雕刻、泰顺龙舞等特色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研究,创造更多的文化旅游品牌,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同时,挖掘各地的文化生态和其他产业资源,促进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的融合,形成条块结合的旅游格局。
(三)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制定出台文化旅游产品(工艺品、纪念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旅游产品(工艺品、纪念品)博览会和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泰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信誉和影响力。
不断创新乡土文化人才教育培养方式,将乡土文化人才培养与申报“非遗”工作、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继续加强泰顺石雕、竹雕、木雕等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大师,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文化旅游业的附加值。
三、工作内容
(一)泰顺元宵节·百家宴(三魁镇、雅阳镇;农历正月)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元宵节·百家宴文化历史背景深厚,活动节目精彩纷呈。三魁镇作为“百家宴”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传统节日的保护示范基地,“百家宴”活动已成为当地的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继续塑造“百家宴文化”品牌,能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元宵节·百家宴”民俗文化。实施内容如下:
1.深化“百家宴”主题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精心策划和组织“元宵节.百家宴”主题文化品牌活动,并制定出“百家宴”相关标准,活动中要组织好祭拜陈十四娘娘、祭祖活动、品“百家宴”等传统活动,并融合民间灯舞踩街、木偶戏表演、越剧演出、药发木偶戏表演等民间民俗活动,还要结合焰火晚会、摄影采风等活动,创新“百家宴”活动方式,吸引群众的参与,形成互动效应。
2.建设一个传承展示基地。三魁镇建设一个“百家宴”文化广场,设置百家宴图片展览和特色文化长廊,全方面介绍以“百家宴”为主题的当地特色文化。结合当地民间民俗文化项目,每月定期开展传承、展示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开发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围绕国保廊桥“薛宅桥”“刘宅桥”为主景,以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为点,融合周边的山水资源,做好景观线路规划,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合理选择定点农家乐作为“百家宴”体验地,不定期举办“百家宴”活动,致力打造成为集观山水、看民俗、品家宴的“百家宴民俗文化一日游”项目。
(二)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司前镇、竹里乡;农历三月)
泰顺畲族历史悠久,畲族文化遗产丰富,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泰顺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畲族谚语、畲族刺绣等五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畲族婚俗、三月三、畲族民歌等三项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畲族民歌”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生态保护试点县。由司前镇、竹里乡举办的“三月三”文化活动成为一个我县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并被提升为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文化活动,由我县与文成、苍南、平阳等四县轮流举办。实施内容如下:
1.深化“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主题活动。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由司前镇、竹里乡联合举办主题活动,要充分展示畲族民俗展示活动、畲乡歌舞展演活动,并结合畲族文化产品展示、农家产品展销、民间小吃等项目活动,丰富“三月三”活动内容。还要组织举办好畲族文化研讨会,提升“三月三”活动的内涵。
2.建设一个特色畲族园区。继续加快司前畲族风情园建设,建设好畲族文化展示厅,通过图片、实物、音像制品等方式展示我县畲族文化,并邀请周边乡镇和有关地区的畲族文化项目定期举办畲族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将司前畲族风情园建设成为一个畲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基地。
3.打造畲族文化风情村。以左溪、里光、竹里等畲族聚集区域的村落建设为重点,深入挖掘畲族村落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畲族文化遗产,开拓旅游项目,加强包装和宣传,打造成为畲族文化风情主要观光地。同时,在各风情村设立畲族文化产业品牌,探索以畲族彩带编织、刺绣、竹雕、竹工艺品等为重点的畲族文化产品,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建设一批畲族文化产业基地。
4.培育一批传承队伍。组建一支展演队伍,挑选熟悉掌握一定畲族民俗、畲歌、畲舞、民间技艺等人员,加强资金扶持和业余提高力度,组建成一个固定的畲簇文化展演队伍,在重大节庆日和领导来访日安排集中展演活动,全面展示本地区畲族文化。同时,开展畲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畲族中、小学的乡土教材中,适当编排一些通俗的、有关畲族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在民族村提倡青少年讲畲语,开展畲语方言的民歌童谣等的吟诵、演讲比赛等,促进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三)泰顺·三杯香茶文化节(罗阳镇、仕阳镇;农历四月)
我县产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全国眉茶出口基地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美誉。我县主产绿茶,其中“三杯香”是我县茶叶的主导产品,除绿茶之外,还有黄汤茶是温州黄汤中出类拔萃的佳品。县内泗溪镇东溪还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实施内容如下:
1.深化“茶文化节”品牌活动。每年农历清明节前后,在县城举办包括茶文化节开幕式、赛茶会及茶艺表演、文艺演出等系列主题活动。每2年举办一次中国绿茶发展研讨会,为促进以“三杯香”为龙头的泰顺茶叶产业发展。
2.建设泰顺茶文化城。在新城茶文化城设置泰顺茶文化宣传专版,在茶叶产出时节,集中安排泰顺茶展示交易区,统一规范泰顺茶的展示交易活动。并定期举办泰顺名优名茶产品展示展销,全面展示茶产品和制茶工艺。
3.开展茶乡游项目。科学规划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结合绿道、游步道建设,重点开发茶园游项目,融合采茶、制茶、品茶等内容,让游客真正参与和体验全过程。重点围绕仕阳镇现有茶园基地,积极打造万排中国醉美茶园—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养生、茶乡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园景区。
(四)泰顺·飞云湖山水旅游节(百丈镇;农历五月)
百丈镇生态环境优越,飞云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山水旅游业的天然优势。目前浙江省、辽宁省皮筏艇队已入驻飞云湖集训,百丈杨梅采摘、阳山蓝莓休闲观光采摘已有一定影响。实施内容如下:
1.深化山水旅游节品牌活动。每年5月份,利用百丈镇生态环境优越,飞云湖旅游资源丰富,组织举办融合山水采风、水上乐园、文艺演出、农民文体娱乐等水上风情节活动。
2.开发文体体验旅游项目。以“百丈山水一日游”项目为载体,利用皮筏艇队入驻契机,加强体验皮筏艇等体育游乐项目开发,并选择飞云湖区有特色的景观景点或村落,开发环湖游乐项目,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条件,做好项目包装,并适时举办体育赛事簸箕体验活动,真正体验山水百丈。
3.开发生态采摘园体验项目。根据区域内现有的杨梅、蓝莓、茶园等基地,重点围绕湖区周围,采取连片开发或农户合作形式,建设规模化的生态采摘园,引进猕猴桃、杨梅、葡萄、茶叶、桃子、梨、板栗等经济作物,打造一年四季可采摘观光的农业采摘园。
(五)泰顺石文化节(仕阳镇;农历六月)
泰顺仕阳镇龟湖素有“世界叶腊石矿之都”的称号,民间民俗文化丰富,重点围绕塑造“泰顺石文化”品牌,能进一步提高泰顺石的知名度。实施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