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东委〔2017〕443号
关于建立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科室:
驻村干部是推进党委政府工作在农村落实的主力军,是联系服务农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推动驻村干部提振精气神、提升执行力、树立新形象,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经乡党委研究,结合我乡实际,决定建立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驻村干部的确定
1、按照“责、权、利”的要求,结合村级组织分类情况,依照个人意愿、组织审核提出方案、党委班子研究的程序确定驻村干部的人员及具体驻村,深化乡镇干部专职驻村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乡镇工作力量下沉。
2、提倡全乡干部全员驻村,实行“1+1+X”驻村模式,确保每个村都有1名以上行政或事业干部驻村、1名联村领导负责。同时,每个村明确1名党建联络员,负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3、驻村干部调整一般与村级组织换届同步开展,在所驻村工作时间未满2年的,不得调整驻村关系。确属工作需要调整的,需报县委组织部审批。
二、驻村干部工作职责
1、保障在村工作精力。驻村干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工作精力放在村里,将心思集中到农村工作上,将精力聚焦到发展稳定上。驻村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中心村驻村干部每周至少安排1个晚上开展夜访夜谈活动。
2、完善联系群众机制。严格落实“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坚持“四必到四必访”,每月要走访生活困难家庭等重点户,每年要走遍所驻村的农户。驻村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每月在村工作时间等驻村信息在村办公楼等处长期公开,同“三联系”干部信息印成民情联系卡分发给农户。驻村干部要加入农村党务村务微信群和党员群众自发组建的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宣讲政策、关注民情、收集建议。
3、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受理群众委托到乡镇代办的事务,做好群众到村办理县乡下放的即办事项。按照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和完善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采集上报各类基础信息和矛盾问题、安全隐患、民生需求等动态信息,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每名驻村干部都要安装手机“民情E通”软件,对群众通过“民情E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驻村干部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4、推行“民情手记”。驻村干部在村工作和走访党员群众过程中,要了解掌握班子队伍情况、党员队伍情况、集体资产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社会治安民生情况等村情社情,建立村情社情档案;要逐户分析记录农户家庭人数、职业状况、经济收入、主要社会关系等基本民情信息,绘制“民情地图”,做到村情、社情、民情全掌握。对走访中农村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问题,驻村干部要如实进行记录并积极协调解决。
三、驻村工作制度
1、建立“两单一表”制度。根据驻村干部工作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抓好农村“三会一课”、村级重大事务“五议两公开”、村干部权力清单和村级重大事项报告制审核制、村干部坐值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基础工作。建立驻村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报表制度,驻村干部每月向乡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落实情况。
2、实行“业绩亮晒”机制。建立“双亮双述双评”制度,每年初驻村干部要公开承诺抓好3个项目(至少有1个基层党建项目),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每年底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领办项目完成情况,并结合年度工作情况向党员(村民代表)和乡党委进行述职、接受评议。乡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驻村干部工作交流擂台会,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3、驻村抓党建机制。各村党建联络员要全面落实党建各项工作任务,做好“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驻村干部根据省委20条、市委30条和县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实施意见》、泰顺县基层组织“两范两促”工作检查清单等要求,指导帮助所驻村党支部带领村四套班子抓好自身建设,协调好关系,指导、帮助解决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以村干部落实坐班、值班制度为根本抓手,推进“红色系列”工程建设,协助村四套班子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推进村党组织晋位升级,规范公推优秀村民从中发展党员制度,帮助做好不合格党员教育转化工作,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完善党员承诺评议、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努力使所驻村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阵地建设好、群众反映好、发展业绩好”的“六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