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08年三门县名牌产品和区域名牌培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尽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根据《三门县质量兴县实施计划》、《三门县关于推进“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三门县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更好的落实2008年度的名牌培育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新三门的目标,以《三门县质量兴县实施计划》、《三门县关于推进“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三门县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要求,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认可、政策激励为原则,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推动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发展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对企业的扶持培育、质量监管、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促进我县产品质量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推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任务目标:坚持发展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循序推进的工作方式,建立滚动的培育体系。今年争创1-3个浙江名牌3-6个台州名牌。
二、基本原则
名牌培育工作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创名牌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创名牌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靠品牌求生存、谋发展。
2、以市场为主导。坚持市场取向,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名牌战略推进工作机制与方法,按照市场规律和名牌成长规律组织推进名牌战略。
3、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第一要素,保持产品质量优良,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名牌的巩固和持续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4、以培育为重点。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在于培育。建立和完善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培育机制,坚持培育和评价的辩证统一,推动和引导企业创名牌。
5、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和监督为保证。运用政府 “有形之手”,为企业创名牌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对名牌产品进行扶持和保护,确保企业创名牌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6、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等中介机构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协会和行业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发挥其熟悉行业发展动向的优势,依据行业日常管理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开展名牌产品的培育工作。
7、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重点,加速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提高名牌产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申报名牌产品和区域名牌的条件
(一)申报名牌产品的条件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
2、实物质量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凡列入采用国际标准目录的产品,应获得采用国际标准证书。
3、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和强制认证管理的产品,必须获得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证书。
4、产品使用合法的注册商标,且在近3年省、市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全部合格,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出口商品检验全部合格,未发生国外索赔事件。
5、企业贯彻实施GB/T9000-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并通过计量检测体系水平确认(市级)。
6、企业生产技术装备先进可靠,产品检验手段完备,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获得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可优先申报。
7、有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用户(顾客)满意率高。
8、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二)申报区域名牌的条件
1、产业和产品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产业集聚明显,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集群内采用统一、先进的产品标准和原材料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已制订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聪明标准。
4、集群内的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基础。建立健全企业标准货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全部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追求卓越绩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0%以上。
5、主导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上一年度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近三年未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或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6、已形成一批名牌龙头企业。有1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和3个以上浙江名牌产品ith级以上名牌产品的销售产值占产业集群内同类产品总销售产值的30%以上。
7、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或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8、产业规模较大,主导产品上一年度总销售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或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30%以上,出口创汇率居全国同类产业集群前列,并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9、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已建立区域技术开发中心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主导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且具有自主知道产权;研发总投入占产业集群销售总收入的1.2%以上。
10、产业服务配套功能较为健全。已建立全省及至全国闻名的产业专业市场或营销网络,吸引国内外的采购商或销售商前来采购或交易;已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内的企业开展有较的产品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
11、已建立行业协会,能有效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引导企业诚实守信,规范同业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和行业整体利益。
12、产业集群所在的地方政府深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已建立区域名牌创建领导小组,有区域名牌的培育、保护措施和扶持政策。对质量违法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当地政府能及时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相关部位依法予以查处。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三门县“质量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品牌培育,切实加强名牌培育工作的领导。各成员单位要立足本职,发挥职能,通力协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企业,在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标准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指导,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帮扶企业争创名牌。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要发挥桥梁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2、重点培育对象。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我们确定今年我县的名牌培育的重点对象为农业(水产养殖)和橡胶制品业。并把橡胶制品列入到区域名牌培育重点对象。
3、加快名牌培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
4、加强质量基础管理。企业要把名牌培育工作纳入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争创名牌。积极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检测体系水平确认、标准体系建立等,严格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产品质量实行跟踪问效。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标准化优质农产品,建立健全质量检测监控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5、发挥名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把名牌培育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带动能力强的名牌企业,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发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营造培育名牌的良好环境。 对列入全县名牌培育计划的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政府要给予优先安排,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名牌奖励政策,加强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名牌产品的社会影响,形成重视、爱护、保护、发展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打假保优”活动,切实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保驾护航。
五、工作进度和安排
2008年名牌工作进度安排表
序号 | 工 作 事 项 | 完成时间 | 责任科室 | 责任人 |
1 | 制订2008-2010年的名牌培育名单 | 2008年1月底 | 综合业务科 | 陈杰 |
2 | 确定2008年我县申报名牌产品的企业名单(根据名牌申报条件确定)。 | 2008年3月底 | 综合业务科 | 陈杰 |
3 | 根据今年的名单做好企业的相关基础管理工作,如计量检测体系确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 2008年4底 | 综合业务科 | 陈杰 |
4 | 做好名牌的申报资料的准备、申报 | 根据名牌具体申报时间来定 | 综合业务科 | 陈杰 |
5 | 做好名牌的企业的考核等相关准备工作 | 根据名牌具体申报时间来定 | 综合业务科 | 陈杰 |
六、重点培育的各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名单
具体名单见附件三门县名牌产品滚动发展培育名单(2008-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