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区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主管部门:
根据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印发的《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建城〔2020〕68号),按照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等6部门《浙江省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浙建城发〔2020〕45号)有关要求,现将《宁波市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宁波市公安局
宁波市民政局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宁波市综合执法局
2021年6月1日
宁波市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建城〔2020〕68号),根据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等6部门制定的《浙江省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浙建城发〔2020〕4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宁波市绿色社区建设行动有关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空间区域)为实施单元,将绿色发展理念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全过程。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打造基础设施绿色化、社区环境宜居化、社区管理智能化、社区文化特色化的绿色社区,促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2021年,全面启动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努力实现全市40%以上的社区建设达标;2022年,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全市60%以上的社区建设达标,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形成争创绿色社区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市人人崇尚绿色低碳生活。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共同缔造。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聚焦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建设行动,使建设行动得到全民支持和参与,实现绿色社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二)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立足社区内部自然禀赋,以补齐短板、完善设施、提升服务、长效管理为着眼点,开展绿色社区建设行动。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各具特色的绿色社区。
(三)系统联动、统筹推进。按照市级指导、区级推动、居民参与的原则,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协调联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将建设行动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城镇建设、园林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各类建设活动集约化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党建引领、长效管理。坚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需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不断探索创新符合社区实际的治理模式,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使绿色社区建设持续发挥效用。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治理机制
1、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将绿色社区建设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体作用,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多方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创建。
2、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谋划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有效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环境绿化等工作。
3、推动城市管理执法进社区,建立住建、公安、综合执法、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绿色社区日常监管。
(二)推进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改造
1、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为抓手,在改造建设中落实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理念,综合治理社区道路,消除路面坑洼破损等安全隐患,畅通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既有建筑绿色化水平。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举措推进社区海绵化改造和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海绵理念,促进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
2、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各居住小区均建有设施齐全、标识规范、管理到位的各类投放点、归集点、清洗点及便民回收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大件(装修、绿化)垃圾投放点,三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小区内部及建筑退红区域不得出现垃圾包、垃圾堆,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物业、环卫、志愿者和居民等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工作机制,提高分类质量和回收利用率,到2022年各居住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三)营造绿色宜居的社区环境
1、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规范绿地养护制度,推进屋顶绿化、花园阳台绿化、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合理计入绿地率,增加荫下公共活动场所、小型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进一步提升绿地保护水平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保护、休闲游憩、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
2、统筹利用好地上、地下空间,合理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优化停车管理。鼓励采用立体塔库、地下井筒式停车库等新技术、新工艺,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公共停车场等措施等方式,提升社区停车设施供给能力,同时社区停车秩序规范,无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情况。推动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编制适老化改造设计导则。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住建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zhujianwei/20210615/31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