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06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线,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局上下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6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主要工作成效
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12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农村经济总收入251.59亿元,比去年增加22.72亿元,增幅9.9%。农民人均纯收入8814元,比去年增加773元,增幅9.6%。
(一)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制订奖补政策。为了促进我区城郊都市农业更好地发展,区政府研究制订了二十多项奖励与补助政策,内容涉及安全农产品生产、粮油规模经营、粮食订单、农业设施栽培、农机具购置、良种引进等,奖补总额达150万元。
2、稳定粮食生产。稳定早稻播种面积,据统计,2006年全区早稻面积为6400亩,比去年7510亩略有减少,但比市级下达的任务6000亩略有增加,完成粮食总产量1.78万吨。同时积极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稳步推进粮食集约化经营。
3、提升农业产业化档次。2006年新增省农业龙头企业1家、温州市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家,累计15家,带动农户8690户,预计年户均可增收8000元;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个;正在申报中国绿色食品1家;新注册农产品商标6枚,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推进农业科技化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化,有效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2006年开发农业技术项目5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3万亩次以上,农业机耕面积23523亩,机耕率达100%;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已注册用户达3024户,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2000户的计划,解决了农民信息沟通难的问题。
(二)积极开展农村经济管理。
1、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大检查和农村审计工作,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有效的管理。2006年已完成审计村48个,在审计村4个。
2、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2006年,全区123个村已经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城中村正在积极推行,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报刊征订限额制、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农民负担显著减轻,直接负担为零。
4、加强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管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目前区级已录入承包证15447个,山林延包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切实维护了农民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1、加快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年度完成迹地更新2190亩、基地造林995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计划。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450亩,超额完成省计划任务。组织义务植树5000余人次,种植各树苗2万余株。
2、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完成了3万亩生态公益林界定工作,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监护管理,对248株古树名木加强保护。
3、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完善了以西部6个监控测报点为主骨干的三级监测网络,检测覆盖面积7500亩,检测覆盖率42.2%,检测准确率85%以上。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1100亩,防治率100%,成灾率为0,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巩固完善水利工程建设。2006年共计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9295.6万元,扎实推进千库保安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建设。
1、千库保安工程:藤桥南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将于农历年底完工;仰义水库和双潮下冯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1月进场施工。
2、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投资1961万元,完成河道整理 13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3、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176.8万元建设8座蓄水池及山塘,可解决5000多人的生活用水困难。
4、“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建设:投资7072.8万元,西向排洪工程104国道桥梁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玉林水库进入项目建议书编制申报阶段;沿江防洪堤鹿城段工程已进入可研阶段;戍浦江河道整治完成下游河道500米建设,七都标准堤塘已经完成试验段500米建设,以及西段北段6.1公里的初步设计,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戍浦江河口大闸工程已近尾声。
5、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今年共投资85万元,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理顺关系,启动水保体制改革,并将水保工作纳入区重点项目审批程序。
(五)不断健全“三防”体系。
1、防汛抗旱有条不紊。一是切实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要求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切实落实各项防汛防旱工作,并同时与各乡(镇)、街道、防指成员单位、在建工程指挥部签订了2006年防汛防旱目标责任书,落实防汛责任制和水利工程安全巡查责任制,完善奖惩制度。二是修编预案。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编,编制《鹿城区防汛材料汇编》,使预案更具操作性。三是提升防汛能力。开展防汛抗旱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水上防汛预案演练,编发防汛指南1万册,并建成覆盖全区21个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的区防汛电视电话会商系统和5个水雨情采集系统5个。2006年在抗击8号台风“桑美”等灾害中安全转移人员64188人。
2、森林防火齐抓共管。今年分发宣传资料、宣传牌等近3万份;建立森林防火长效隔离机制,今春开设割草带130公里,新造生物防火林带15公里;出台《鹿城区森林防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完善了森林防火奖罚制度。
3、动物防疫严格把关。2006年牲畜口蹄疫疫苗接种18.52万头次,家禽禽流感疫苗接种237万羽次,免疫率接近100%,有效防控各种疫情的传播。
(六)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2210亩;加强农用物资经营点的管理检查,指导种养殖场(户)规范用药;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点10个,蔬菜检测每周一次5个品种,合格率100%,生猪“瘦肉精”检测3510头份,销毁处理“瘦肉精”生猪98头;加强动物检疫,共检疫活猪89.4万头、生猪白肉86.3万头、屠牛羊1.3万头、活禽148.62万羽、禽胴体148.62万只;检出病死动物3565头、病变内脏31.9万只(付),已作无害化处理;消毒车辆7589辆。
(七)依法发挥执法职能。共办理各类许可项目18262件,无投诉信访;共出动巡查400人次,查处农林水各类案件15件并已办结,清障违章建筑2390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58.47万元。同时注重加强《农业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八)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今年共落实补助资金133万元,已完成农民培训9841人,完成计划的161.33%。其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7907人,“转业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212名,“专业农民”农业技能培训100人,预备劳动力培训人数622人。累计培训证书发放2302本;培训后转移就业人数791人,其中本地转移就业695人、劳务输出52人(其中县、市、区外36人、省外8人)。新建立培训基地2个。(累计建立培训基地16个其中,其中经市审批并授牌的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