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苍南县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苍南县人民政府
2019年4月18日
苍南县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根据省、市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和苍南县“双海双区”战略要求,全面推进我县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以工业强县建设为重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把数字经济作为我县推进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拉高标杆,精准发力,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一批能够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引领示范的龙头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补齐制约我县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短板,构建技术为核心、应用为根本、产业为支撑、网络为基础、安全为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再创我县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县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较2017年实现总量翻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5%。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务全面发展,打造浙江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示范区、海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浙南闽北数字贸易发展示范区和综合物流服务示范区。
1.抓住技术创新一个关键
核心技术是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关键,建立起完备的数字经济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对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攻关,形成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有效集聚,信息技术进步对数字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到2022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技术开发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左右。
2.提升云服务大数据两种能力
全面开展云服务和大数据生态体系建设。坚持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将“用云量”和“用云成本”纳入城市发展的基础环境之一,加快推进“天翼云”“移动云”“沃云”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使用云应用软件,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从资源上云向业务上云转变,形成“一个行业一朵云”的生态圈。力争到2022年,全县累计上云企业达到1万家,培育1-2家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一批工业APP,实现平台广泛应用,带动广大制造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3.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面向印刷包装、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纺织、仪器制造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组织实施“一业一行动”工作方案,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发挥我县作为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平台和主战场作用,抓住台湾、深圳以及市区等地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重点做好核电及关联产业、高端装备产业以及数字贸易、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文化创意等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助推苍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力争到2022年,培育超10亿元企业2-3家、创新型领军企业5家,新增数字经济领域上市企业1-2家以上,数字经济细分领域隐形冠军10家以上。
4.实现制造、城市和政府数字化升级
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大数据、工业控制、集成电路、新型传感器等先进技术,不断促进传统制造业、城市建设和政府服务数字化升级。力争到2022年,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到5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0以上。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深入,智慧旅游、智慧农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日益完善。政府服务实现网上查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网上完成率达到95%以上。
5.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打造宽带、安全、泛在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力争到2022年我县城域出口带宽达到3T,光纤用户数40万户,千兆光网接入能力覆盖全县城区家庭,百兆光网接入能力覆盖全县;“无线苍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AP规模总量达到2500个以上;5G通信支撑网进一步拓展,新改建通信基站1500个以上,窄带物联网实现全县深度覆盖。
二、空间布局
按照温州南冀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城镇布局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形成“核心驱动、一带崛起、三区共建”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核心驱动”即形成灵溪数字经济核心区。以台商小镇为核心,利用好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和交通、政策等优势,重点发展仪器仪表,金融电子机具等数字产业,并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推进数字贸易、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文化创意等数字服务业发展,使数字技术成为苍南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驱动引领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一带崛起”即沿海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带崛起。紧紧围绕我县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要求,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228国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利用好沿海重大平台建设优势,依托核电站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核电及关联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等数字产业,成为我县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三区共建”即塑编产业数字化集聚区、印刷包装数字化发展集聚区、生态休闲产业数字化发展集聚区。以灵溪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塑编产业数字化集聚区,促进塑编产业数字化升级;以龙港印艺小镇为重点,打造印刷包装数字化发展集聚区,促进印刷包装产业数字化升级;在78省道发展轴,依托桥墩、观美、南宋、矾山、马站、霞关、沿浦等乡镇,利用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乡村等生态产业,打造生态休闲产业数字化发展集聚区,促进生态休闲产业数字化升级。
三、重点工作
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不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数字化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引领我县发展的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业,助推苍南跨越式发展。
(一)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切实按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主体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上云水平为切入点,努力促进传统制造业产品和制造流程、企业管理、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力争至2022年我县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0以上,建设1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5%。
1.“两化融合”提高智能化水平
一是依托“中国包装印刷城”“中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塑编之都”“印艺小镇”等国家级品牌基地优势,对印刷、塑料制品、纺织、食品加工、纸制品等传统产业,针对产能瓶颈环节、工况恶劣环节、劳动密集环节、技术依赖环节、资源高耗环节,引导推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创新“两化融合”新模式。二是通过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物理信息系统(CPS)等,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深度集成应用,帮助企业实现智造升级。
2.大数据提升企业决策能力
一是企业要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应用,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互联的网络结构,打通数据链,提高企业数据感知、识别、挖掘、分析和管理能力。二是利用大数据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柔性化生产、精细化管控和智能化决策能力。三是鼓励企业采用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第三方大数据服务,实现传统产品加载产品防伪、质量追溯、个性化定制等,推动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和精准营销,全面提升企业的决策运营能力。
3.“企业上云”优化行业协同发展
一是围绕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纺织、机械仪表、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结合各行业特点,依托优势行业企业和云服务商,鼓励行业内企业实现管理上云和业务上云,打造“行业云”,形成“一个行业一朵云”的生态圈。二是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小微园、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平台作用,自建私有云平台,以及充分依托公有云、行业云平台,采用购买、租赁等方式,使用成熟的设计、管理、仓储、供销等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建设一批“园区云”,加快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实现业务系统的云端迁移,在设计、管理、制造、营造等各个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三是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在云应用和云创新上的资源优势,在“企业上云”上先行先试,建设一批“特色云”。力争到2022年,累计上云企业达到1万家,打造省、市级云应用标杆企业10家以上。
(二)核心产业培育计划
在仪器仪表、金融器具、核电、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装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优秀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力争至2022年,我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65亿元,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打造我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高地。
1.做大做强仪器仪表和金融器具等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
一是加快推进苍南仪表、天信仪表、天信科技、维融电子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开发应用嵌入式软件、智能控制软件、工业大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等,实现对仪器仪表、金融器具等电子信息优势产业进行装备智能升级,进一步形成我县在特色装备产业的发展优势。二是引导行业向上下游辐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对智能生产线集成、基础部件智能化等方面的基础支撑,形成苍南智能装备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优势。三是鼓励企业加强标准建设,使苍南在特色装备优势行业的标准成为全国标准、国际标准。
2.扎实推进四大战略新兴产业
一是依托台商小镇建设,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成为驱动引领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二是强化与中广核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苍南三澳核电重大项目推进,重点发展核关联产业、大数据等数字产业,成为我县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三是紧紧把握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杰百腾公司合作推进石墨烯在印刷包装行业产业应用,结合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加快开发全面感知、智能采集与控制、远距离传输与工业通讯、可靠传递与交换、工业级无线AP,发展电子标签(RFID芯片)、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业,推进印刷包装行业数字化转型。四是以“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特色化、集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与综合集成,发展智能印刷设备、智能包装设备、智能塑料制品装备等。
(三)数字贸易拓展计划
发挥我县省际贸易集聚区的优势作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打造数字贸易产业链和生态链。力争到2022年,电商零售总额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1.建设数字贸易平台
针对温州礼品城、浙闽台水产贸易、苍南参茸市场等省际专业市场,结合浙福边贸水产城扩建工程等9个商贸市场,开展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建设,打造集餐饮、办公、购物于一体的新型数字贸易平台,促进实体专业市场数字化提升。打造以“海西经济”融合“高铁经济”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发挥电商科技全产业链集群互补效应,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能力测试、创业指导、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融资服务,造就完美的网络经济集聚区航母群,为创业者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商贸品牌发展氛围,加大对商标、商号及商业老字号的保护和培育,提高商贸老字号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品牌对电商的促进作用。
2.促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使农村电子商务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合理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打通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推动包装、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推进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农产品销售,完善农村电商服务,引导农村电商从业者到电子商务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理念和经营经验,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3.推进跨境电商服务
根据苍南发展跨境电商的实际需要,积极营造跨境电商良好氛围,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园,理顺从开店到收结汇的全流程服务,确保企业可以快速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从知识普及到品牌培育的全套服务,快速提升苍南县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发展水平;建立跨境电商管理手段,提供从报关报检到数据统计等行业管理服务;导入跨境电商各类资源到苍南集聚,逐步建成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建立跨境电商产品供货体系,包括参加跨境电商采购会、苍南县专场采购会等;落实集中培训、定制班、人才定向输送和人才招聘会等措施,建立苍南县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建立跨境电商管理和监测系统,确保商务部门掌握跨境电商实际发展情况;举办各类峰会、论坛、沙龙、大赛、投融资路演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4.打造最优网络市场治理环境
一方面,创建“浙江省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新效应,坚持包容审慎、以网管网、多元共治的原则,把握好监管与服务、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政府监管、社会共治、政企协同 “三位一体”的网络市场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以贯彻实施新《电子商务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企协作和社会共治功能。加强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及其发布的重点商品和服务信息的监测,探索建立对苗头性风险隐患的预警预判机制,完善重大网络交易风险快速处置和多元化风险化解机制;支持网商自律组织发挥其在网络经济领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作用。督促落实网络购物7 日无理由退货制度,鼓励支持网店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无理由退货承诺,积极参与放心网店建设,进一步共建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四)智慧旅游升级计划
发挥我县在沿海发展带、78省道发展轴和灵沙发展轴等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旅游体验、虚拟旅游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
1.建设智慧旅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