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医疗卫生单位: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特别是7-9月)是发病和流行高峰,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今年7月份我市已报告2例外地户籍儿童乙脑病例,现住经济开发区,年龄分别为2岁、11岁,免疫接种史均为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疫情在我市的发生和流行,根据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2012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浙卫办疾控〔2012〕10号)及7月23日《关于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现将有关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切实加强乙脑、手足口病、霍乱、麻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工作质量三到位。
二、认真开展乙脑、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责任医师每月入村巡查流动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学校接种证查验,加强8月龄—6岁儿童的乙脑、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发现漏种对象,及时补种,努力提高麻疹、乙脑疫苗接种率。
三、开展二类疫苗接种,杜绝疫苗可控传染病流行
每年7-9月份,全市各预防接种点在做好预约告知、知情同意、价格公示、自愿自费的基础上,开展乙脑灭活疫苗的接种服务。同时,市疾控中心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织开展其他二类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杜绝各种疫苗可控传染病在辖区内的传播流行。
四、防蚊灭蚊,消除乙脑传播媒介,普及乙脑防治知识
各单位要结合爱国卫生工作,提供防蚊灭蚊技术指导和服务,消除蚊虫孳生地,努力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人群感染机会。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开展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流动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关于乙脑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早期症状的宣传,推广蚊帐防蚊、蚊香趋蚊、灭蚊剂杀蚊和防叮剂保护等措施,减少蚊虫叮咬和感染,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五、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各单位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乙脑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各医疗单位在做好乙脑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开展主动搜索,一旦发现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的乙脑疑似病例时,要尽早嘱家长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要做好乙脑疑似病例个案调查,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疫情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永康市卫生局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