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助力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9〕15号)和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系列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市前期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取得的成效和新的创建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温岭市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19年4月3日
温岭市农业“机器换人”
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规范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示范样板,切实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装备质量和水平,加快农业“机器换人”进程,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9〕15号)文件的精神,结合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的通知》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示范基地建设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我市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需要为目标,以加快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补短板、强弱项、促全面为发力点,促进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提升,并向数字化发展,为乡村振兴、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二、目标要求
到2025年,通过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完善,农业机械存量结构更加合理,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畜禽水产养殖、蔬菜栽植、果园生产、茶叶采摘加工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广泛应用,精准化生产、智慧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并争取早日创建成功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市)。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镇(街道)要按各辖区的农业产业实际认真制订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做到责任落实、管理到位。聚焦粮油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推进直播、移栽、高效植保施肥、烘干及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微型耕作、收割等装备应用。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推广果菜茶规模化育苗、移栽、中耕和自动化采收与初加工,食用菌机械化接种,畜牧水产养殖自动喂料、环境控制,田间运输、冷链仓储等集成配套设施装备。
(二)机艺融合,示范引领。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支持高效作业、环境友好型机具应用,重点推广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复式作业、补光杀菌等装备技术。以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建设为载体,率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等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样板。
(三)创新模式,高效服务。积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农机作业服务。探索“互联网+农机”销售、维修、作业等服务新模式,发展远程监控管理、远程技术指导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新模式,努力提高辖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鼓励社企共建农机维修中心、无人机飞防队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由单一作业向全程化服务发展。
三、建设内容和指标
(一)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建设内容与指标
建设指标详见附件一、附件二。
1.装备水平。粮食生产耕作、种植、收获、烘干环节农机装备保障水平分别达到≥90%、≥70%、≥90%、85%~100%。
2.作业能力。示范镇的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植保机械化率、水稻机械化烘干率、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70%、≥90%;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5%;3个以上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率≥75%。至少建成1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3.服务能力。示范镇建成1个(含)以上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农机服务组织,能同时满足农机作业和简易维修需要。
(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建设内容与指标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按产业分为水稻、油菜、果蔬、茶叶、食用菌、林果、水产和畜牧八大产业。建设指标详见附件三。
四、考核认定及奖励
采取边创建边认定的办法,达到建设规模要求的可提出认定申请。经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向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或委托设区的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对示范创建单位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符合要求的授予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示范基地称号。同时,本市将对被评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示范基地的创建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协作机制。
(二)做好科学规划。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的思路,集中力量,做好样板示范。按照全市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及农户需求,从农业生产的重点和难点环节入手,逐步至全产业链进行“机器换人”深入推进。
(三)明确目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实施进度等项目化推进要求,强化项目责任考核,及时跟踪,专人负责,定期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及不足。
(四)做好总结宣传。及时总结农业“机器换人”计划推进成果、典型做法等,采取多样式的广泛宣传,做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作,成为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附件:1.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建设标准
2.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建设标准有关指标说明
3.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附件1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建设标准
建设内容 | 建设指标 | 示范镇 | ||
装备水平 | 粮食生产耕作环节农机装备保障水平 | ≥90% | ||
粮食生产种植环节农机装备保障水平 | ≥70% | |||
粮食生产收获环节农机装备保障水平 | ≥90% | |||
粮食生产烘干环节农机装备保障水平 | 85%~100% | |||
作业与应用 水平 | 粮食产业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90% | |
水稻高效植保机械化率 | ≥70% | |||
稻麦机械化烘干率 | ≥70% | |||
秸秆处理机械化率 | ≥90% | |||
主导产业 | 关键环节(≥3个)机械化率 | ≥75% | ||
其中 | 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大宗茶修剪、采摘机械化率 | ≥98% | ||
食用菌生产基质加工、菌包装袋、灭菌、液体接种机械化水平 | ≥90% | |||
规模以上养殖场自动喂料、环境控制、排泄物清理机械化水平 | ≥90% | |||
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 ≥1个 | |||
社会化 服务水平 | 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 ≥1个 | ||
农机综合服务中心★ | ||||
安全生产 水平 | “平安农机”建设★ | 省级以上示范乡镇 | ||
支撑保障 水平 | 党委政府重视,组织保障到位 | 是 | ||
农机农艺融合有效开展 | 是 | |||
农机维修保障体系健全 | 是 | |||
创新做法▲ | 至少达到1项 | |||
备注:带★项为达标指标,带▲项为加分指标,其中达标指标未完成实行一票否决。 |
附件2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建设标准 有关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