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住建局 > 正文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甬建发〔2022〕3号

朗读
文件有效性:有效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ZJBC16-2022-0002

各区县(市)、功能园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品质,我局制定了《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1月4日

 

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监督管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品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搅拌站(点)建设和预拌混凝土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的监督管理。

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除法律法规、规章或行业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的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所需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在搅拌站按一定比例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设备运输、使用的拌合物。

第四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建立和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应严格按照“先批后建、先检后用”原则。

第五条  本市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全过程在线监管平台(即“甬砼码”)。推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创造接入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甬砼码”数字化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甬砼码”)的基础条件,并根据迭代升级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工业控制计算机(以下简称工控机)、企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ERP)、远程视频监控等,确保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与“甬砼码”无缝对接。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操作流程规范原材料进场登记、检测检验、生产、电子合格证管理、出厂管理及运输管理等内容。因“甬砼码”采集中断或网络故障等原因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能及时开具基准电子合格证的,在故障排除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补开基准电子合格证。

鼓励掺合料、外加剂等生产、销售企业纳入“甬砼码”。

第六条  本市促进和推广应用以下符合国家、省、市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以及绿色建材发展方向的预拌混凝土:

(一)超高性能预拌混凝土;

(二)低碳预拌混凝土;

(三)使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净化海砂(以下简称“净化砂”)示范基地(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四)使用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机制砂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五)使用其他有利于改善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和掺和料等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第七条  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C50(含)以上预拌混凝土采用未达到《建筑及市政工程用净化海砂》(JG/T494)规定Ⅰ类净化海砂、即氯离子含量(以氯离子质量计,下同)<0.003%的建设用砂;

(二)禁止C30(含)-C50(不含)之间预拌混凝土采用氯离子含量(以氯离子质量计,下同)>0.006%、其余指标未达到《建设用砂》(GB/T14684)Ⅰ类砂标准要求的建设用砂;

(三)禁止C30(不含)以下预拌混凝土采用氯离子含量>0.01%、其余指标未达到《建设用砂》(GB/T14684)Ⅱ类砂标准要求的建设用砂;

(四)禁止使用吸水率超过国家、省和市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或具有放射性、或已经风化、且达不到压碎指标值的建设用砂、石等建筑原材料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

(五)禁止将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天然砂或机制砂混合使用;

(六)禁止预应力预拌混凝土、钢纤维预拌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预拌混凝土使用海砂和再生骨料;

(七)禁止预拌混凝土在输送、浇筑过程中加水,禁止将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预拌混凝土用于结构浇筑,禁止将已经初凝的预拌混凝土用于工程;

(八)禁止使用无质量控制体系、无注册商标品牌的企业生产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

第八条  建立健全信息价格动态发布机制。天然砂按照原砂和净化砂等价格分类发布,引导用砂企业购买符合质量技术指标要求的建设用砂。

第九条  本市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建筑材料质量责任追溯机制以及缺陷产品响应处理机制,积极通过构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多跨协同处理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章  职责要求

第十条  市和区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三定规定”和建设管理权限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以及建筑材料供应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格遵守建筑材料“先检后用”原则,做到“谁生产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把质量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安全首要责任。

建设单位应加强进入施工现场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控,不得指定按合同约定应由施工企业购入用于工程的预拌混凝土,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企业使用不合格的预拌混凝土。

按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自行采购预拌混凝土的,应保障预拌混凝土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并有电子产品质量合格证(以下简称电子合格证)。建设单位应对其采购的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建设单位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派驻监理人员。

第十三条  设计企业选用预拌混凝土,应注明关键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除有特殊要求外,设计企业不得指定生产商、供应商。

第十四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负总包管理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及分包企业(以下统称“施工企业”)在选择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时,应从具有相应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中选用,谨慎选用纳入“黑名单”管理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严禁使用无合法资质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完善预拌混凝土采购、进场检验和使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机制,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要求。进场预拌混凝土必须具有电子合格证,使用前应按规定办理登记、检测、验收和报审手续;对发现的不合格预拌混凝土,应及时清退或返工,不得使用。

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电子合格证的有关要求,并落实三方交验制度。

施工现场应建立符合规范要求的预拌混凝土试件养护室(箱),现场试件制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第十五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并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过程的质量负责。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产品出厂检验及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实行电子合格证,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有保证、可追溯。

第十六条  监理企业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对预拌混凝土取样送检进行旁站见证并作好见证记录。见证取样人员应对试样的代表性和取样过程的真实性负责。

招投标文件明确不需要监理的项目工程,由建设单位履行监理职责。

第十七条  质量检测企业必须严格依据工程技术规范、检测试验标准开展检测,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收取检测试样时,应对试样状况、信息、唯一性标识等情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拒绝收样。对发现试样不合格的,应及时报告委托单位和项目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

市住建局逐步推行建立试样唯一性标识制度。唯一性标识管理办法由市住建局另行制订。

第十八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使用预拌混凝土是否符合相应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审查。经审查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不得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第十九条  节能评估机构应对预拌混凝土是否达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材要求进行评价。经评价不符合绿色建材基本要求的,不得出具相关合格报告。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管理,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配合推进行业信用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依法维护会员和行业合法权益,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  建设要求

第二十一条  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的企业,应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预拌混凝土企业专业承包资质。

第二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预拌混凝土生产项目,应符合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和《浙江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21〕48号)文件规定,确保预拌混凝土行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市住建局按照《浙江省商务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21〕48号)规定,确定当年度全部新增产能(含设计产能)与上年实际生产量之和,不得高于“十三五”期末实际生产量的1.26倍为产能控制线。

各区县(市)、功能园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各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生产产能(含预留新审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产能)控制指标报市住建局备案。

市住建局将根据设定的126%产能控制线,结合试验室条件、人员等,通过“甬砼码”自动匹配设定产能控制线以下的电子合格证,并纳入年度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考核。

第二十三条  新建、扩建或改建预拌混凝土生产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改建或扩建预拌混凝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四条  新建(含易地搬迁建设)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搅拌站(楼)点,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按规定配备专项试验室。

搅拌站(楼)点建成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向属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楼)点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

第四章  生产和销售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十五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质量和计量管理,出厂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计量要求。

第二十六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遵守“先检后用”原则,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进厂原材料进行取样、存样、检验和验收,并对检验和验收资料存档备查。

鼓励有条件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加大预拌混凝土生产所需要的粗、细骨料和胶凝材料储备能力,保证连续供应预拌混凝土材料质量的稳定。

第二十七条  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推行清洁生产,并向预拌混凝土产业链前后端延伸。

清洁生产实行5年一个周期。

清洁生产验收标准应高于国家、省标准,应有利于数字化监管要求,具体验收标准由市住建局另行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八条  本市建筑用砂、石供应合同和预拌混凝土销售合同使用示范文本,示范文本由市住建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制订后发布。

第二节  集料

第二十九条  本市预拌混凝土除本办法有特殊规定的关键指标外,天然砂统一执行《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确保建设用砂符合质量要求。

严禁建设用砂生产经营企业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用砂。

第三十条  建设用砂、石生产经营企业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供应建设用砂、石时,需提供符合国家、省、市标准和规范要求检测频次的砂、石电子质量证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查验建设用砂、石企业的产品电子质量证明。

电子质量证明由“甬砼码”根据检验台账自动生成,要有水印、二维码等确保唯一性的相关标识。电子质量证明内容至少包括合同编号、电子发货单编号、需方、供方、检验报告单、质量指标、运输车辆等相关信息。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以联合体的方式向建设用砂、石生产经营企业采购时,应出具联合体协议,在明确牵头方和参与方的质量安全责任后,建设用砂、石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向联合体开具电子质量证明。联合体协议应由预拌混凝土企业上传到“甬砼码”。

第三十一条  建设用砂生产经营企业应具有营业执照、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具备检验能力及配套的生产经营场地,向使用方或购买方开具电子质量证明。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住建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zhujianwei/20220107/430926.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