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一) 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头一年。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主线,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防御体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克服非典及五十年一遇旱灾的影响,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夯实了基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003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179.17亿元,比上年增加13.29亿元,增长8%;农业总产值预计1.7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977元,比上年加515元,增长7%。
二、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为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区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技术示范等系列措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致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目前,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1、结构调优。从农作物播种情况看,我区蔬菜面积增加,粮食面积减少,农业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城郊型农业格局不断完善。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79413亩,比上年减少934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总面积42903亩,比上年减少12216亩。其中,早稻7424亩,比去年减少7167亩;晚稻27956亩,比去年减少4287亩;豆类2268亩,蕃薯3412亩,其他1843亩。水稻双单比例为1∶2.75,形成以单季稻为主的生产格局。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总面积36244亩,比去年增加2871亩。其中,蔬菜31895亩,比上年增加3889亩;花卉园艺、果用瓜、甘蔗等经济作物4349亩。粮食、经济作物面积比为1.18∶1。
2、效益凸现。在区农业政策鼓励和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及专业户的效益示范和带动下,农业生产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效益有所提高。一是畜牧业稳定发展,预计实现产值9736元,比上年增加825万元。全年生猪出栏7.98万头,比上年减少0.73万头;牛出栏253头,比上年增加72头;家禽出栏233.94万羽,比上年增加69.76万羽;出产肉类总产量8059吨,比上年增加122吨;禽蛋产量613吨,比上年增加100吨;牛奶产量208吨。二是经济作物特别是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蔬菜产值实现4714万元,大棚蔬菜亩产值达到1万元,菜农收入明显增加。
3、规模化经营、基地化生产继续扩大。全区粮食生产面积超百亩总户数达15户,比去年增加20%;蔬菜生产面积5亩以上达102户,比去年增加20%;形成荸荠、毛芋、稻田养鱼等七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310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8%左右。畜禽养殖规模、产品档次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现有11家市农业龙头企业,10个市级放心农产品基地,8个市级生猪基地,2个市级家禽基地,247户规模饲养场(其中生猪136户,家禽91户,奶牛6户,山羊14户)。
4、引进新品种,推广无公害。加大名优良种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质量。今年推广水稻良种2万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种了西洋南瓜、观赏性南瓜、以色列番茄等十几个新品种,扩大了美国蓝莓、樱桃番茄、鲜食超甜玉米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40多亩;引进良种公猪15头,杂交瘦肉型母猪700头,大力发展配套规模饲养。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两大环节加强监督与检查,一年来没有发生农药急性中毒事件。
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继去年成立了区农业产业协会、藤桥民鑫畜禽专业合作社之后,今年又成立了温州市山福果品蔬菜合作社和西鹿基禽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291户从事家禽养殖和果蔬种植,使每户农民增收3000—5000元,从而有利地促进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进程。粮食订单稳步推进,早稻谷订单数量106万公斤,占早稻总产量60%以上。
6、品牌意识增强。我区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户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创品牌力度,成效显著。目前,已注册商标6家、省绿色农产品1家、市放心农产品1家、省绿色农产品基地1个、市放心农产品基地12个;正在申请国家级绿色食品1家、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家、省绿色农产品1家、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市级放心农产品基地1个、市放心农产品1家。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省农博会,藤桥牌薰鸡、大红花牌系列蜂产品、绿鹿牌腌制菜均获得了金奖,未参展的西鹿禽业有限公司的西鹿基牌童子鸡获得了优质农产品奖。
7、实施农科教战略,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实施技术工程,推广水稻“两优培九”超高产栽培技术1.7万亩,平均亩产超500公斤,比常规栽培增产两成;推广蔬菜大棚高效栽培配套技术520亩,平均亩效益超6000元。通过系列示范户、示范方模式,有效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加大知识传播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科教结合的新机制,以举办培训班、技术咨询、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月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生产的能力。共举办林果技术、安全农产品培训等活动20多次,受训人数达2000多人,印发技术资料3万份。
三、经营管理渐趋完善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从政治的高度狠抓农民减负、土地承包完善及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
1、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开展减轻农民负担、村务公开大检查,主要检查“四项制度”、“八个禁止”和村务公开的具体落实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报刊征订、中小学收费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等热点问题。在全面调查了解双屿镇9个行政村2002年的报刊征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全面实行农村村级组织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并被采纳,由区委、区政府两办发文(鹿委办[2003]50号)到各单位予以执行。
2、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一是针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工作不规范的实际情况,经常督查各乡镇农经员及代理会计,并提供《鹿城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拒绝入帐整改意见书》和入帐依据,要求规范操作。二是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在《鹿城农业》上通报全区,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并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三是举办农村财务人员培训班,重点讲解如何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详细辅导委托代理手续和入帐依据的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以及农村财务管理等问题,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推行农村会计持证上岗制度,换发新版IC卡农村会计证,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配合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我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特别是在城中村全面推进后,我局深入调研,掌握农村资产与人员构成情况、村经济合作社基本情况,出台《鹿城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解释文本,并坐班接受村民及村干部的咨询,进行政策解释与指导,使我区的产权改制工作有序推进。
4、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开展《土地承包法》宣传和二轮土地承包调研工作,协助乡镇调解土地承包纠纷3起。
四、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我区水利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的基本方针,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保障体系。累计投入资金1968.06万元,其中区财政1291.4万元、群众投资488万元、其他188.66万元,完成土石方61.73万方。
1、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一是总投资1.003亿元的戍浦江河口大闸枢纽工程在完成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环境评估、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地质勘探等审查与批准的前期工作后,分别于7月18日和9月8日完成监理和施工招投标工作,并于9月29日进场施工。目前,导流明渠工程已完工,预计12月底进行施工围堰。二是戍浦江下游河道一期整治工程已立项,可研、初设已通过审查批准,进入土地政策处理及招投标阶段。三是七都环岛百年一遇标准堤塘工程已完成全岛16公里标准堤地质勘探、测量和项目建议书、可研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工作,其他前期准备正在进行中。
2、千库保安工程建设紧锣密鼓。仰义无敌坑水库和上戍东山里水库涵管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并于11月正式进场施工,预计明年汛期前完成。两水库大坝安全认定已委托温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千方百计确保水库安全。
3、积极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建设工程。仰义河、屿头河和荫溪6.19公里被列为今年我区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计划,除屿头河余下200米为铁路控制用地外,其余均已于11月底完成。
4、已建标准堤塘管理加强。我区已建50年一遇标准堤塘10.6公里。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制止破坏堤塘安全行为。共拆除违章建筑10处800多平方,查处倾倒垃圾3次,投入120工时,清理垃圾300余吨。定期定时做好堤塘沉降观测记录,针对仰义渔渡至双屿营楼桥50年一遇标准堤塘有所沉降的实际,委托温州创新工程测绘有限公司进行纵、横断面测量复核。同时,在堤塘入口处、住宅、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置路障,禁止机动车辆驶上堤塘而破坏堤顶路面,并深入宣传,确保堤塘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春季绿化造林任务超额完成。紧紧围绕建设城市生态林业这一目标,以城郊型林网建设为网络,以社区精品小区绿化、乡村退耕还林和更新造林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今年全区人工造林2170.5亩,超额完成省计划任务,其中退耕还林943亩、生态公益林区人工造林1227.5亩。四旁植树2万株,封山育林3.7万亩;仰义至双屿段通道绿化7公里,社区绿化35亩,补建22个绿化精品小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势头较好,应参加义务植树人员1.144万人,实际参加人数1.0547万人,尽责率92.2%。累计投入绿化经费42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迹地更新、四旁植树、退耕还林、经济林的补助,有效提高各乡镇绿化造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