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二OO六年前五年工作回顾
2002年至2006年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不断阔步奋进的五年,是在应对新挑战和考验中负重前行、破难而进的五年。五年来,乡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领导下,在乡人大主席团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乡人民,以建设“三个鹿城”为已任,牢牢把握仰义发展全局,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开创了全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五年来,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2002年至2006年全乡经济平稳运行,增长态势良好。2006年全乡二、三产生产总值达46.81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工业总产值40.7亿元,年均增长14.97%;全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9亿元,年均增长11.16%;2006年工业性投资总额15197万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51.97%。五年来,我们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抓好产业提升和转换,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制革行业逐步升级,眼镜、金属制品、化工制品异军突起,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实施“扶优扶强”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成效,随着招商引资“1号工程”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属地管理改革的完成,辖区内大企业不断增多,规模经济不断壮大,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从2002年的15家,增至现在的39家,创成名牌产品3个,知名商标2枚,禾本农药、泰马鞋业名列市百强企业中,全乡企业五年来累计实现利税9362万元,大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稳步推进,2006年完成三产增加值1.41亿元,年均增长11%,商贸流通业、餐饮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
二、五年来,“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新农村面貌不断显现。
由于政策扶持,措施得力,全乡“三农”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34亿元,年均增长9.5%;农民人均收入8611元,年均增长8.5%。乡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粮经比例逐趋合理,山区花卉基地、河岙果园基地、平原蔬菜大棚基地效益逐年提高。林业生产得到重视,营建生态公益林13700余亩,“四旁”植树2150株,开辟森林防火带17.26公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五年来治理河道2900多米,完成了长约2000米的仰义小流域主干流治理,解除了台风季节的水患之忧;林里无敌坑病险水库得到加固除险,保障了下游群众的安全;后京、河岙“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效果显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乡各村居全部接通市区自来水管网,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流淌进千家万户;建成“康庄工程”10.5公里和通村公路31.7公里,另建公厕16座和一座前京垃圾转运站,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五年来,各村居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居住环境、社会风气的“双整治”和文化、卫生的“双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突出解决了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思想以及文明意识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龙川、前京、渔渡等3个村获得文明村称号。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覆盖面不断扩大,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11期,累计完成农民培训2660人。
三、五年来,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强化,城郊文明形象有了提升。
我乡基础设施在五年中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成了一条宽12米的景观大道——仰兴大街,并在新街两侧和仰新居民区内完善了路灯等配套设施;贯通了垟山——河岙——钟山的环库公路,促进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入巨资先后完成了仰义二小的兴建、仰义一小的扩建和仰义中学的改建;金丽温高速公路鹿城段工程建设及建筑面积为9800㎡的渔渡、后京安置房建设顺利完成;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甬温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西向排污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顺利推进了这些省、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西郊森林公园及其高尔夫球场英姿初展,大大提高了我乡的品位和档次。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强化,以我区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和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深化城市文明形象塑造,重点抓好中心片区和“三沿”两侧的环境整治。五年来共投入城市建设维护资金550多万元,共拆除违章建筑15235㎡,增加绿地面积42121㎡,主要道路清洁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整治,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大为提高,辖区面貌整洁有序,清新靓丽。
四、五年来,平安建设不断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不断深入。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整合了各科室力量,设立了乡综治工作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强化了维稳功能。农村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治安巡防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完善,全乡所辖治安岗亭增至29座,组建了一支70人的专业巡逻队,每天对面上情况进行巡逻防范。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治安案件破案率保持在100%,刑事案件破案率保持在21.8%左右,社会治安状况保持平稳。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重视解决。各村遗留的二、三产用地指标逐步得到落实,部分基建项目正在启动。垟山村特色园区征地、前京村绕城高速公路征地、鞋都变电所征地进展顺利,征地户利益得到保障。金丽温高速公路安置房建设及分配工作基本完成,拆迁户顺利回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临时救济、长寿老人健康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与巩固,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矛盾纠纷调解作用明显。五年来,乡、村、派出所调解的
各类纠纷调解率、成功率均达100%。深入实施“和馨行动”,劳资纠纷调解作用明显,04年起受理劳资投诉602起,涉及金额272万元,工伤事故投诉61起,涉及金额80.3万元,全部成功调解,维护了新仰义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宣传国务院《信访条例》,教育群众进行有序信访。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畅通,来信来访得到妥善处理,做到有访必接,有访必复,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禁毒力度不断加大。乡政府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深入开展禁毒铲毒大排查活动,杜绝了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同时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五年共查处涉毒案件74起,缴获海洛因547.7克,收戒涉毒人员71人次。对涉毒对象的“一对一”帮教、跟踪尿检毫不松懈,使全乡总体尿检率达到85%,比区里要求的指标高出5个百分点,成功脱毒18人。
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毫不放松。加强乡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建设,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昼夜深入企业、村居开展宣传,消除隐患,落实整改,有效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宣传得到加强,推出安全使者和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通过区达标验收,有效保障了居住者的人身安全。我们还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专职消防队,保证经费投入,维持正常运转,最大限度的挽回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深受上级和群众的好评。
公共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消防安全、食品卫生、人畜共患病防治等工作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出台并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反应迅速、运转有序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了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公共环境的平安和谐。
五、五年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调整优化校园布局,投入巨资改建中学,扩建一小,新建二小。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成绩喜人,各项软硬件设施更趋完善。由于政府扶持,我乡基础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升学率连年排名全区前茅,二小创成市级示范学校,仰义一小、二小分别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专利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科技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2006年上报区级技改项目2项、市级1项,浙江禾本农药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编纂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部乡志,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管理,完善了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了农村市场,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村卫生防控体系得到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有效杜绝了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6参保率为98.2%,保障了村民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计生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计生符合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计生服务和执法得到加强,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民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五年来逐步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低保家庭生活保障金不断提高,人均补差提增至73%。五年来,对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障金等共计223.6万元,年均增长11.2%。全乡初步建立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老年人事业不断得到重视发展。青山白化得到有效整治,残疾人工作不断深化。农村交通网络日渐完善,全乡最后一个交通盲点陈村村已于近期开通公交车,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环保工作始终坚持宣传与整治并举,制革业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武工作始终受到重视,基干民兵组织训练、活动正常,作用突出。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征兵工作每年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共计给部队输送了43名高素质适龄青年。
六、五年来,基层组织不断完善,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公平民主、依法规范的原则,成功组织13个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一批百姓信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被推举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并实现了基层组织健全规范,维护了农村政治环境的和谐稳定。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我们深化财务公开动态化管理工作,全面公开公布明细帐,接受村民实时监督,并进一步规范了村财务章的使用管理制度,理顺了村两委与理财监督小组的关系。同时积极推广澄沙桥村的村民听证会先进经验。这些举措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减少了农村不稳定因素,乡政府也被评为全区唯一的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