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和浙江省、嘉兴市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促进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以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提升消费供给水平,支持培育夜间消费特色街区和特色商户,积极发展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市等消费新型业态,争取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创建10个左右夜间经济特色街区,100家左右夜间经济“金银牌”商户,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布点夜间经济街区的建设。要突出不同街区的鲜明特色,不搞一刀切,切实做到创建一个、繁荣一片,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互联网思维、贴近生活原则。积极拓展大数据、智慧化在发展夜间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要贴近百姓生活,不断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彰显城市活力。
---市场主导、惠民利民原则。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惠民利民为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最终评价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创建和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特色街区
围绕城市现有的商圈、街区、景区景点、公园绿地、交通枢纽、文化场所等资源,高标准规划布局夜间经济重点区块,合理布局建设夜间商圈、街区。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对现有街区实行建设、改造、提升,培育引导居民消费习惯,完善各类设施配套,要注重与城市品质提升、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相结合。对闲置专业市场、待培育商办和商业综合体集中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改造计划或加强培育引导。开展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创建活动,根据发展现状,2020年公布首批特色街区预备名单,年底进行验收,特色街区所在主体要形成一街区一方案,加快改造提升,突出个性化,确保市场和群众认可度。(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局)
(二)创建和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特色商户
创新夜间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引导有一定基础的商圈、街区围绕美食、购物、休闲三大主题,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积极培育引入一批老字号、品牌餐饮、地方风味、时尚书吧、酒吧、娱乐康体、文创精品、高端订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商户。支持商户在节假日、店庆日期间开展“不打烊”等晚间延时营销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开设营业至凌晨或24小时营业的书店、影院、健身房、咖啡店、宠物吧等夜间文化娱乐店铺。因地制宜打响“桐乡美食”品牌。引导开设“夜排档”“夜宵城”等深夜食堂店铺,打响“桐香十碗”品牌。持续做好对夜市、排挡、美食街等深夜集散地的重点改造,做好季节性夜市的引导鼓励。开展夜间经济特色“金银牌”商户创建活动,根据各镇(街道)调查摸底,2020年公布首批特色商户预备名单,建立互联网平台意见收集和评价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各所在主体要专门制订方案进行引导管理服务,退出一批商品质量服务水平差的商户,确保消费体验。(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供电公司、桐城委)
(三)谋划和推出一批夜间文化休闲特色活动
结合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品牌,倡导品牌体验活动。丰富各类演艺剧场夜间演出品类和场次,创排精品演艺项目,深入剧院、街区、景区等举办演出活动。鼓励特色商圈、街区内的商户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的购物节、美食节、消夏节、啤酒节等夜间消费活动,形成常态化、亲民化、特色化的品牌活动。支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开放时间,逢重要时间节点、法定节假日,举办夜间文娱活动。加快建设“伯鸿城市书屋”,拓展夜间文化消费空间。鼓励社会组织、群众性团体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举办内容丰富的露天音乐会、诗歌会、民间艺术表演等主题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夜间公共文化生活。推动知名艺术节、音乐节、专业艺术活动(赛事)落户。增设体育健身设施和运动场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娱乐健身需求。对常态性开展夜间文化休闲活动,形成一定知名度的商户和社会团体进行奖励支持。(责任单位:★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桐城委)
四、工作要求
(一)完善夜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