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奉化政策 > 奉化区水利局 > 正文

宁波市奉化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朗读

详情见附件:

十三五规划定稿.docx
 

引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时期;是宁波市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快速绿色增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更是奉化区(原奉化市,下同)统筹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城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宁波市奉化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对于奉化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互联网+”[i]、“一带一路”[ii]和“中国制造2025”[iii]新战略时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依据《宁波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经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常务会议纪要〔2017〕7号),并根据会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后,由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奉政发〔2017〕143号文件)。
 
 
 
 

第一章科技发展的现实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十二五”科技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奉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对经济转型发展支撑能力日益显现。

一、创新环境日益活跃

“十二五”期间,奉化区形成了以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高端人才/团队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15年,奉化区累计拥有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368家,省、宁波市创新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开展R&D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为41.8%;R&D活动人员0.37万人年。

二、创新层级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奉化区实现从最初的企业技术引进、模仿跟随式创新,到产学研合作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相结合。气动、汽配、智能制造等部分细分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累计主持制定(修订)国家标准数达到8项。

三、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十二五”期间,奉化区R&D经费支出总量、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体现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均实现翻番式增长;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2项。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76%上升到2.50%以上。

四、创新体系更趋完善

“十二五”期间,奉化区已形成集“预孵化、孵化、加速、产业园”于一体的科技创业体系,已授牌成立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2家;建成奉化区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1家,其中宁波市级6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技术)中心18家;省、宁波市企业研究院各3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及配套措施。全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趋完善。

第二节“十三五”科技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随着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国家重大战略相继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步伐,奉化区将迎来科技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重大战略实施和独特区位优势带来发展契机

“十三五”期间,宁波行政区划调整,奉化成为宁波市属中心城区,成为宁波产业发展转移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实施,宁波作为“一带一路”的支点城市、“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等,“宁波都市区”建设将深入推进,内外联动的开发新格局为奉化经济深度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利好机遇。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奉化是上海自贸区协作区,是“空港”、“海港”、“桥”、内河、铁路的交汇点,多条高速的“道口”点,具有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的独特区位优势,具备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的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充分利用奉化综合优势,聚焦产业创新等核心功能,精心打造重要产业和功能区块,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增强奉化区经济竞争力。

二、创新驱动和发展方式转变蕴藏发展机遇

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正蓬勃兴起,国家正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以及认知科学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随之兴起,同时产业之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跨界融合的模式更为广泛。国际承接产业转移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要素转移和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更为明显,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海洋经济等成为奉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高水平发展科技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机遇,坚持创新发展导向、创业富民取向,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深化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构筑区域核心竞争力,使奉化区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竞争高地中抢占先机,推动我区产业高端化发展。

三、新兴业态兴起和产城深度融合提供发展活力

随着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资本与人才融合等成为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二元融合”、“两轮驱动”[iv]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奉化“一核两翼一带”[v]的空间布局将从单纯的产业聚集向产城融合发展,达到产业聚集、人口聚集、资本聚集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活力,增创优势,增强人才吸引力,实现宜居宜业,提高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以产城融合、产业融合等理念为指导,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联动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互联网与主导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变革、经营模式和业态创新。

四、新增长极培育和产业政策扶持激活发展动力

“十二五”期间,奉化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但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奉化也面临着内生增长不足、经济发展减速等严峻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十三五”期间,奉化区重点推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各项协同发展,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更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
“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科技创新是产业经济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迈进的必由之路。坚持自主创新与改革创新并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节十三五科技发展面临挑战
一、创新资源要素竞争激烈
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奉化科技创新基础仍相对薄弱,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数量少。科技人才、智力资源作为创新驱动的战略基石,本就是奉化创新发展的短板,且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推开,各地对人才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二、创新制度政策尚需完善

在以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为特征的“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时代,奉化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将会受到现行制度政策的约束限制,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发展问题的难度加大。

三、创新带动提升压力更大

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业链延伸不足、智能化程度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占比较小,缺乏自主技术支撑和重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及高成长企业梯队结构不尽合理。这些都为创新带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创新服务环境要求更高

企业思想还需进一步解放,创新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还需进一步释放;服务环境更待优质高效,政策环境更待灵活宽松,企业发展积极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体系更待完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氛围的形成仍需努力。

 

第二章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宁波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融入主城区、实现新跨越”这一主线,深入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全面实施“后来居上、最美最好”战略。紧扣“转型、创新、改革”的发展主题,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面增强创新驱动新动力,着力推进“十大科技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不断完善人才为本、开放集成、多方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在“十三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发展原则:

一、坚持创新驱动

加强自主科技研究,重视各领域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解决制约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技术难题或瓶颈问题。构建适应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把创新人才放在优先位置,用创新创业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更好的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点带面

发挥创新平台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集中力量在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大、技术辐射能力强、持续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以点带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聚焦“互联网+”、绿色低碳、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全力抢占产业竞争高地。多领域、多层次整体提升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能力和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坚持统筹协同

抓好资金统筹,搞好科技金融,提高财政间接资助比重,加大融资扶持力度,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带动更多资金参与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资源统筹,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向传统特色产业渗透,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延伸产业链,形成若干创新能力强、与特色经济结合、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推进城乡统筹,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四、坚持开放融合

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集聚国际国内两大创新资源和市场,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以文化为纽带,加强与港澳台交流,推动创新合作载体,建立常态化发展机制,做精做深文化交流。进一步发挥港澳台两岸三地青年的创新主体作用,塑造国际化品牌,努力使奉化成为宁波开展国际高端科技合作与交流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支撑。

第三节发展目标

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实施,力争使奉化区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创新生态环境营造更加优化,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宁波全市居中上水平。

一、产业升级成效明显

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新增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350家;新培育一批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其中1-5亿元10家,5-10亿元3家,10亿元以上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核心城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基础研发与核心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事研发设计、营销管理人员占新增就业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

二、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并全面落实,创新平台规模大幅提升,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氛围更加浓厚。贯通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形成“创客+投资+孵化+人才+产业”的“众创链”。

三、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8%,万人专利授权指数保持宁波市前列,每千个国家标准中奉化企业为主或参与制(修)订数量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0%;全区新增科技创新创业人数5000人,按人口平均的创新活动强度达到国内先进地区水平。

四、创新体系趋于完善

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进一步完善“预孵化、孵化、加速、产业园”于一体的科技创业体系。到2020年,各类创新苗圃、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等创业创新载体达10家以上,形成5万平方米以上的众创空间;奉化区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00家,其中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研究院达30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究院达80家。加快全球创新资源利用,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制订出台《奉化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及配套措施,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创业创新创意在奉化的优秀品牌。

十三五奉化区科技创新发展目标核心指标

指标内容 2015 2020年目标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5 1.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32.04 35
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家) 74 100
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 38.8 50
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累计,家) 368 718
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累计,个) 2 10+3
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件/万人) 8 20
奉化区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家) 141 200
R&D活动人员(万人年) 0.37 0.55
当年技术交易额(亿元) 0.51 1.0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目标值设定考虑宁波卷烟厂 因素。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奉化政策 > 奉化区水利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fenghuaqushuiliju/20210701/379121.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