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常见问题 > 正文

《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2021-07-15 常见问题 收藏
朗读

6月25日,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波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宁波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浙江民政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发展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答:为科学编制“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需要对民政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做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宁波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砥砺奋进、真抓实干,深入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民政工作获得新发展,民政事业取得新成就。一是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健全。基本形成“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大救助体系,市长亲自挂帅担任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低保救助标准、补差力度和城乡统筹水平均位于全国全省前列。专项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孤残、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落实儿童抚育、康复、教育等各类保障措施。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服务体系,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二是养老服务量质齐升基本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连续13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颁布实施全省首个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推进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广泛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三是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彰显。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开放空间”、“365社区治理工作规程”等创新性做法持续涌现。城乡社区治理全面加强,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全面实行专职社区工作者包片联户、“全能社工”和“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制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四是社会组织协同作用显著。出台全国首个直接登记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文件,形成以“一园一街一院”和“以社育社”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培育体系。社会组织党建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出台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三级标准化建设规范,形成“党员公益日”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五是社会事务管理务实高效。全市所有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国家3A级以上标准。创新推出离婚登记干预、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惠民殡葬政策“提标扩面”,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城乡全覆盖。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实施县级和乡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出台全省首部地名条例《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加快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水库移民安居乐业。六是民政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创新开展“5432”攻坚行动,完成一批重点任务,破解一批重大难题,形成一批新制度和机制。全市民政事业费总投入累计超过129亿元。出台2部地方性条例、30件规范性文件、修订1部政府规章。制定或牵头制定各类国际标准1个、地方标准5个。开发完成智慧民政平台,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最多跑一次”改革。

尽管“十三五”时期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未来的发展形势相比,我市民政事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和城乡发展尚不平衡,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领域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基层民政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民政领域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民政人才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二、进入“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发展背景?

答: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人口老龄化和市域治理现代化对民政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民政事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浙江省“十四五”时期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宁波市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将更加担当作为,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新要求随着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基本民生、社会治理、养老服务和社会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对民政事业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社会加速转型带来新挑战。“十四五”时期,社会格局将会加速变迁,社会诉求更加多样,社会矛盾风险易发,尤其是可能突发重大公共事件风险。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持续推进,人口加速流动,户籍界限进一步打破;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持续推进,农村居民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些都对民政工作如何做好基本民生保障、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带来了新挑战。三是人口高龄化带来新需求。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总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征。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160.88万,占户籍总人口26.21%,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2.25万,占老人总数3.6%。“十四五”我市人口结构将持续老化,人口高龄化伴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进程,传统家庭的风险保障能力和照护服务能力均在不断下降,亟需完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予以应对。四是市域治理现代化带来新机遇。我市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畅通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带来新机遇。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也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带来了新机遇。

三、《规划》编制历经怎样的过程?

答:编制和实施好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是谋划我市未来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宁波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历经3个阶段:一是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7月—2020年6月)。市民政局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组,正式启动编制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前期研究。2020年6月4日,专题向分管市领导汇报我市民政“十四五”规划起草工作。根据分管市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我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思路和重点内容。二是规划编制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2月)。积极与民政部、省民政厅对接,反复会商业务处室、区县(市)民政局,多次开展规划座谈交流,通过媒体公开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形成规划初稿。12月31日,召开全市民政系统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三是审议发布阶段(2021年1月—5月)。征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民政局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政、发改、社科院等部门相关职能负责人及部分基层代表,集中对《规划(草案)》开展论证。3月22日,再次专题向分管市领导汇报“十四五”规划。5月,《规划》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审查。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民政局于6月25日联合印发。

四、“十四五”时期,宁波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宁波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以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为总目标,以深化“5432”攻坚行动为驱动力,加快发展四大体系,着力推进十大领先工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贡献民政力量。

基本原则是:坚持需求牵引、为民属性,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数字驱动、整体智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增效。

五、“十四五”时期宁波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精准保障先行市、和谐自治先行市、幸福颐养先行市和品质服务先行市,实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民政事业发展整体水平在全省全国走在前列。

六、《规划》主要任务板块如何考虑及布局?

答: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任务,是规划的主体核心内容。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对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工作要求,结合宁波实际,在与“省民政30条”“市民政32条”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在主要任务板块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四大体系”,在“四大体系”中总结提炼出“十大领先工程”,形成“2422”的分布格局。一是筑牢系统衔接、规范精准、具有韧性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在这部分,提出实施“精准救助”和“阳光关爱”2个领先工程。二是完善党建引领、和谐有序、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这部分,提出实施“四治融合”“红标引航”“专业社工”“尚德慈善”4个领先工程。三是健全优质均衡、供给丰富、方便可及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在这部分,提出实施“幸福颐养”和“智慧康养”2个领先工程。四是创新文明规范、暖心惠民、融合发展的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在这部分,提出实施“暖心惠民”和“利民便民”2个领先工程。

七、“十四五”时期,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有哪些目标和措施?

答: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实施“精准救助”、“阳光关爱”两个领先工程。

“精准救助”领先工程主要目标是:改革社会救助制度,强化大救助信息平台技术支撑,建立精准识贫机制和主动发现机制,健全五级社会救助网络,突出社会救助的系统性、精准性、时效性。具体措施:一是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大统筹力度,完善“1+8+X”大救助机制,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和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4000元/年。适当提高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水平。推进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实现低保标准全市统一。二是形成分层梯度的社会救助格局。推动社会救助从绝对贫困、收入型贫困向相对贫困、支出型贫困转变。制定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标准,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扩展救助制度的覆盖人群,加大常住人口社会救助力度,拓展省内异地救助。建立临时救助快速响应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三是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提升智慧救助水平,实现救助服务“码上办”。提高惠民联办便捷性,实现救助“一件事”14个线上联办事项落地率100%。建立健全精准识贫机制和主动发现机制。健全五级联动网络,落实省内异地申请,实现全域通办。推进社会救助向“物质类救助+服务类救助”模式转变。引导公益慈善力量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救助。

“阳光关爱”领先工程主要目标是:切实拓展儿童福利保障,让孤残和困境儿童也拥有阳光灿烂的童年。健全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发展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制度。健全完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预防预警“五位一体”的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加强儿童福利设施建设配好配强儿童福利实体机构工作人员,每个区县(市)建有至少1个具备集中托养功能的儿童福利实体机构并实现实体化运行。推进镇乡(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二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全市人口相对聚集的1万人以上的镇乡(街道)建有1家规范化“残疾人之家”,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八、“十四五”时期,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任务措施?

答: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实施“四治融合”、“红标引航”、“专业社工”、“尚德慈善”四个领先工程。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常见问题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changjianwenti/2021/0715/392957.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宁波政策",关注我们,将不定期推送相关宁波政策信息。

站点关键词

         
  • 宁波政策 宁波政策企业服务平台 宁波政策平台 宁波政策服务平台 宁波房贷政策 社保新政策 二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养老金新政策 形势与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宁波补贴政策 宁波落户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购房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 宁波限售政策 宁波人才政策 宁波公积金政策 宁波贷款政策 宁波限购政策2017 宁波企业政策 宁波医保政策 宁波二套房政策 宁波买房政策 宁波拆迁政策 宁波创业政策 宁波上牌政策 宁波养老政策 宁波房产政策 宁波退休政策 宁波限贷政策 宁波中考加分政策 宁波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购车政策 宁波公积金贷款政策 宁波高考政策 宁波买车政策 宁波退税政策 宁波光伏政策 宁波市限购政策 宁波电商政策 宁波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招商政策 宁波租赁政策 宁波象山政策 宁波会展政策 宁波民宿政策 宁波楼市政策 宁波市落户政 宁波楼盘政策 宁波梅山税收优惠政策 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