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苍政办〔2013〕132号
苍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苍南县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及人才
建设(2013-2015)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苍南县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及人才建设(2013-2015)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第常十八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苍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13日
苍南县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及人才建设(2013-2015)发展规划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精品”、创建“品牌”的重要举措,是卫生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加快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优秀学术技术团队,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学龙头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浙卫发〔2009〕233号)、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1年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培训项目经费补助办法》的通知(浙卫发〔2011〕46号)、《温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试行)》(温卫医〔2013〕49号)和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苍政发〔2012〕59号)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一)建设情况。一是已通过验收达标市级医学重点专科4个。2012年已开始创建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共7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儿科、妇科、消化内科、普外科、康复医学科(创建时间:2012-2014),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中西医结合急诊科(创建时间:2012-2014)。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共2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创建时间:2011-2013)和儿科(创建时间:2012-2014)。2013规划创建苍南县医学重点专科13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眼科、骨科(创建时间:2013-2015),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胃肠外科、中西医结合儿科(创建时间:2013-2015),县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胆道外科、口腔科、儿科(创建时间:2013-2015),县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透析)、产科(创建时间:2013-2015)。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551人才工程”人选8名,全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19名,专业技术骨干18名。医学博士生2人,硕士生42人。具有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233人。三是医学科研立项大幅增加。近三年来,全县卫生系统承担科研课题110项,其中:省级1项,厅市级16项,县级93项。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74篇,其中:中华系列期刊28篇,国家级117篇。四是大型医疗设备优化配置。全县现有乙类大型医疗设备7台,其中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6台, MRI(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1台,总价值4238万元,缺L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大型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
(二)问题与不足:一是重点学科优势与能力有待提升,专科品牌辐射效应有待扩大;二是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均,总量偏少,领军人才紧缺;三是卫生科技投入不足,科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医学科研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为核心,以高新技术研发为重点,着力打造“市内领先,浙南闽北一流”的优势学科群体,提升人才聚集能力和核心竞争实力,为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学科发展。坚持效益优先,通过技术协作等形式,整合部分学科的人才、技术与设备等要素,促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和效益。
2.明确发展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坚持以临床和预防保健为重点,做强重点学科,做精特色专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提升解决重大疾病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聚集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机制。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速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三、目标任务
(一)发展目标
立足实际,以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在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学科梯队建设,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以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层建设,稳步推进,适度扩大学科覆盖范围,努力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突破,重点建设7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浙江省县级龙头专科和13个县级重点专科,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本专业学术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带动科技进步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使每个重点专科至少有1名“551人才工程”人选或专业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每个市级专科、至少有1名正高职称和2名副高职称;每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至少有1名正高职称和2名副高职称;每个县级重点专科至少有副高职称以上2名,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在危重疑难疾病诊疗、疾病预防控制、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设任务
1.提升重点专科建设水平。坚持以现有医学重点专科为基础,全面加强技术、服务、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妇产科、儿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中西结合康复科、中西结合肿瘤内科、中西结合急诊科等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尚未通过验收的重点专科(专病),要瞄准目标,加快建设,尽早达标。到2015年力争有2个市级重点专科进入省级重点专科创建行列。
推进妇科手术向微创手术发展,组建妇科微创中心,力争微创妇科手术达30%;发展宫颈门诊、不孕不育、内分泌、功血等特色专科,提高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和病理产科规范化治疗水平。
完善新生儿重症监护设施及救治技术,提高新生儿危重症诊断、抢救治疗水平;重点发展一氧化碳吸入技术、亚低温疗法、早产儿静脉营养治疗技术、新生儿呼吸机治疗技术,完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早产儿特别是超小早产儿抢救成功率。
实施颅脑创伤病、脑血管病、脑肿瘤及先天性疾病分组治疗,重点发展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高难度脑肿瘤等手术。
进一步完善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等新技术,开展腹腔镜膀胱癌根治等高难度手术,提高微创手术能力与水平。
拓展整形美容发展空间,引入整形外科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高愈合后的功能状态和美观。
拓展狼疮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多靶点治疗、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脏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