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17年第二季度北仑区建筑市场行为检查情况的通报

朗读
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建设(房地产)单位、区建管处(招标办)、区质监站(安监站)、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建筑市场管理,整顿和规范我区建筑市场秩序,结合区住建局《北仑区在建工程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管理暂行实施细则》(仑建〔2014〕127号)文件要求,区住建局2017年第二季度开展了全区建筑工程市场行为检查,重点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施工单位是否存在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等违法行为、项目部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综合治理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脸谱考勤检查基本情况及市场行为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脸谱考勤检查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通过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月到岗率自动统计,2017年4-6月份纳入系统考勤的在建项目61个,纳入系统考勤的在建项目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330人、监理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165人,4-6月份人脸识别考勤实际平均到岗率67.3%。多数施工、监理企业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项目部人脸识别考勤设备的安装以及关键岗位人员考勤工作,效果良好。
但是,仍有少数施工、监理企业及其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施工、监理企业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不规范,如每日两次考勤时间不在规定的考勤时间范围内;或两次考勤间隔时间不符合规定;或每日只考勤一次,造成无效考勤现象。个别施工、监理企业对实施人脸识别考勤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不按规定时间及时安装人脸识别考勤设备。部分施工、监理企业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未到岗履职或实际到岗考勤率较低,个别人员更换未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二、市场行为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7年第二季度,区住建局共检查了在建工程项目64个,涉及建设单位52家,建筑施工企业45家,监理企业25家,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签发整改通知书64份,提出整改意见270条。从检查的总体情况看,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日常管理上也有明显改进,具体情况如下:
各建设单位基本能遵照法定建设程序,履行法定发包程序,未发生应招标未招标现象;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检查中未发现强制或指定分包行为,未发现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基本能遵照合同履约,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
施工单位基本能按照合同履约,及时支付人工工资、材料款、设备租赁款;基本上能按照合同的约定,组建施工现场管理班子,派驻管理人员,依法组织对项目施工建设,主体结构部分均能由本单位实施。大部分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较好,项目部管理人员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社保关系;大部分项目进行专业分包时,总承包单位能依法分包给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并在项目部留存分包单位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大部分施工单位项目部能对本项目所有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劳务合同、支付凭证等建筑市场材料归类存档。大部分施工单位能项目支出资金通过公司账户走账,对项目财务处于掌控状态。
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部分项目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建设单位未建立相应台账,工程款支付凭证未放在施工现场。
部分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在专项检查中不能提供相关资料、台账;少数施工单位不重视人员到岗履职,部分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率依然偏低。部分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存在只到岗、不履职的现象,未能切实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等资料非本人签字的现象普遍。个别施工单位项目项目管理人员未能提供与施工单位的社保关系,从事项目管理活动。部分施工单位未落实专人负责劳务用工管理,以包代管;个别项目实行劳务分包,但施工现场无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部分项目部未按规定落实实名记工考勤制度,考勤记录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劳动合同签订流于形式,工资结算认定及发放等条款与实际不符;少数施工单位未落实工资银行卡制度,不能提供农民工工资发放记录,工资发放签字存在代签、民工工资直接支付给班组长等情况。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北仑政策 > 北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beilunquzhujianju/20181107/1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