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永农通〔2010〕65号
各镇(街、区)、局属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晚稻及秋粮生产座谈会及省农业厅农发电〔2010〕18号特急明电精神,认真执行国家扶持晚稻生产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晚稻田间管理,全力夺取晚稻好收成,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思想认识,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今年上半年,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早稻生产损失较大,造成早稻普遍减产减收。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关键取决于晚稻,晚稻在我市粮食生产中举中轻重,无论面积还是产量,均占全年粮食生产的较大份额。为此,各镇(街、区)和局属各有关单位要遵循“早稻损失晚稻补、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的思路,深入分析晚稻生产形势,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进一步增强晚稻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以超常规的措施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服务指导,确保技术措施到田。当前晚稻生产正处于分蘖关键时期,也是晚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各镇(街、区)和局属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抓准农时,全力抓好晚稻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要狠抓指导宣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和利用电视、广播、农民信箱等媒体,宣传加强晚稻田间管理的重要性,传播田间管理的技术要领,特别要将“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的关键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要狠抓肥水管理。单季晚稻要因苗施用壮粒肥或进行根外追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双季晚稻要尽早施用穗肥,在8月底前施好保花肥。特别是对穗数明显不足的田块,通过合理施用穗肥并增施钾肥,促进壮秆与大穗形成。晚稻中后期水分管理实行浅湿灌溉,成熟之前防止断水过早,促进根系深扎,减少后期早衰、倒伏。要狠抓病虫防控。立足于“早”,立足于“防”,切实加强对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指导,提高防治效果。继续做好虫情监测和普查,分类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积极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充分发挥植保合作社、专业队等服务组织的作用,掌握防治时机,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晚稻中后期重点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防治工作。 三、强化高产创建,确保全面平衡增产。各镇(街、区)和局属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高产创建助推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确保各项高产创建措施落实到位,真正把高产创建作为抓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现场观摩,把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田间管理作为抓好面上生产的指导窗口和示范样板,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晚稻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 四、强化防灾意识,确保抗灾夺丰收。各镇(街、区)和局属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狠抓各项防灾抗灾措施落实,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科技减灾技术方案。要加强部门沟通和合作,主动与气象等部门会商,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报和应对技术措施等信息,主动做好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秋季低温、后期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和损失。 五、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各镇(街、区)和局属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强化农资市场检查,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确保补贴所需化肥、农药质量安全、价格稳定、供应充足。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操作程序,坚决杜绝滞留、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的行为。要在指导农民搞好晚稻田间管理的基础上,及时派出农技人员,加强工作督促检查,确保晚稻生产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努力实现晚稻增产增收。 附件:当前晚稻肥水管理的技术措施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晚稻 生产 措施 通知 抄送:金艳副市长。 永康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0年8月24日印发 附件: 当前晚稻肥水管理的技术措施 我市晚稻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以来,气候异常,造成夏粮单产下降,晚稻生产任务压力增大,尤其是晚稻生产不利因素加大。全市晚稻生产总体上稻苗生长基础不稳。双季晚稻插种季节比往年推迟7~10天,移栽秧龄延长,秧苗素质下降,大田基本苗不足,移栽后败苗重,发棵慢,大田有效分蘖期短,导致群体苗数普遍不足,存在减穗减产可能。当前,单季晚稻生育进程处于幼穗分化后期,连作
- 上一篇:关于转发浙江省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下一篇:关于切实抓好晚稻生产的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