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我局制定了《市农办、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26日
市农办、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继续走在前列。2020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0%以上。
一、统筹抓好“三农”重点工作
(一)建立“5+1”工作专班机制。建立粮食生产、生猪增产保供、数字“三农”、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帮扶开发等5个专班以及1个综合协调组,形成“5+1”专班工作机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牵头领导:李强;牵头处室:秘书处、办公室;配合处室: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二)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总结评估“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启动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同步开展“十四五”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融合、数字乡村、主体培育、农业科技教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补短板项目库建设,争取有更多农业农村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牵头领导:郑桂春;牵头处室:发展规划和计划财务处;配合处室: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三)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制定新一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牵头领导:王才平;牵头处室:社会事业促进处、政策法规和改革处;配合处室: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四)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强化精准帮扶,推广农产品收购、来料加工、旅游帮扶、电商帮扶、科技帮扶等多种帮扶模式,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工作。〔牵头领导:茅剑辉;牵头处室:乡村产业和市场信息处;配合处室: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二、推动主要农产品量质齐升
(五)稳定粮食生产。细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出台粮食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69万亩、总产量13.47亿斤。开展粮食绿色高产示范,推进稻米优质化、模式多样化、技术精简化,推进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牵头领导:林宇晧;牵头处室: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六)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稳粮、优经、强特”导向,加快推进生态茶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等省级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省级“五园”示范基地18个,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35万亩、总产量270万吨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综合型种业集团2家以上。〔牵头领导:林宇晧;牵头处室: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七)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坚持“六化”引领,加快推进5个10万头规模猪场和10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建设,鼓励现有养殖场能养尽养,确保生猪产能达到123万头。统筹推进家禽、奶牛产业提档升级。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10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置率达100%。〔牵头领导:茅黎泓;牵头处室:畜牧兽医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开展渔场修复振兴和“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落实伏季休渔制度。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优化捕捞产品结构,推动船载冷冻冷藏保鲜技术改造,推广渔船捕捞清洁生产技术。开展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池塘多层级生态养殖、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等生态绿色养殖,加强养殖尾水治理。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力争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05万吨以上。〔牵头领导:皇甫伟国;牵头处室: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九)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县)、示范区创建,新增1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县)、8个省级示范区、31个市级示范区。全面推行化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使用定额制,确保化肥农药持续减量,有机肥使用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2%以上,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11条。〔牵头领导:皇甫伟国、林宇晧;牵头处室:科教处、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耕地保护补贴,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长效机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推进水稻等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特色农机装备和技术,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区1个。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新建标准化连栋设施大棚1000亩。〔牵头领导:郑余庆、陈世本;牵头处室:农田建设管理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三、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培育本地农产品网络直销平台。〔牵头领导:茅剑辉;牵头处室:乡村产业和市场信息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二)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培育省级休闲乡村5个、农家乐集聚村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6000万人次。实施农家小吃振兴行动,推进乡村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化发展,农家小吃销售额达到50亿以上。办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庆活动。〔牵头领导:茅剑辉;牵头处室:乡村产业和市场信息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三)构建乡村产业发展大平台。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生产加工平台、融合发展平台、金融支农平台和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做好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152211”工程扫尾工作,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特色农业强镇2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24个、现代农业庄园18个。〔牵头领导:茅剑辉;牵头处室:乡村产业和市场信息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大农业品牌宣传力度,打造1个市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5个县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农产品与网络销售平台的有效对接,用好农博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展示平台。全年组织400家(次)以上农业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牵头领导:茅剑辉;牵头处室:乡村产业和市场信息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五)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科技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协同集成创新。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改造,建成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0个。〔牵头领导:皇甫伟国;牵头处室:科教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六)促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制定引导人才回归农村创业创新的指导意见,支持“两进两回”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培育宣传大学生、农创客返乡创业典型。〔牵头领导:茅剑辉;牵头处室:乡村产业和市场信息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十七)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强银政合作,创新金融支农服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金融需求项目库建设,推动成立市级农业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统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质,规范政策性渔业保险发展。〔牵头领导:郑桂春;牵头处室:发展规划和计划财务处;配合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四、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宁波市政策 >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ningboshiweinongban_shinongban_/20200601/2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