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二○○五年四月十三日在双屿镇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张德跃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双屿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三年,是我镇现代化建设抓住新机遇,经受新考验,实现新发展的一年。镇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依靠全镇人民,立足实际,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创了双屿镇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得到不断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业收入1173万元,比上年增长7.9%;商业销售额18.01亿元,同比增长39.6%;财政收入10135万元,同比增长23.6%;完成出口交货值9.57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年人均收入达8466元,同比增长7%。
工业方面,上规模企业队伍日渐壮大,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达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总产值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7%,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9.79%,成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外贸出口交货值中自营出口额达2217.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创我镇外贸出口的又一新高。企业科技明显进步,现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施以“清欠”为内容的“零拖欠工程”,协调区人事劳动局先后建立双屿劳动监察中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双屿镇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并联合运作,受理、调处劳资纠纷265起,为企业员工追回工资153.5万元。加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村(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061份,累计出动4500人次,检查企业6278家,查“三合一”企业241家,封30家,整改率100%。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投入2万元在温州广播电台设立安全生产宣传专栏,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全年培训了30批,共4100人。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为全镇工作规划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农业方面,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优化蔬菜品种,重视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004年全镇1399亩蔬菜总产量6400吨,实现蔬菜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动物防疫,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有效防止了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成立了森林防火应急扑救队伍,并在企业中组建两支森林防火义务预备队,落实森林防火隔离带措施,累计建设不同种类隔离带18.89公里,有效防范了山林火险。在去年抗击14号台风“云娜”与18号台风“艾利”过程中,落实危险房、陡门、地质灾害点、沿江低洼地带的防范措施,确保了安全渡汛。并对丰门河和屿头等村的内河进行整治。岩门村湾底泄洪道工程项目得到了区财政农发资金10万元的补助。嵇师村戴宅路被纳入鹿城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首批整治行列,目前戴宅路1200米长道路沿线的街景立面已全面修饰一新。举办两期共1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促进了农民就业。此外,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得到完善,农机管理不断加强。
第三产业发展围绕双屿物流中心的启动,发挥城镇人流物流的集聚、辐射功能,房地产、餐饮业、交通运输、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不断发展。
(二)社会稳定工作成效明显
结合“平安鹿城” 创建、“百业千企”创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完善治安长效管理机制与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实施禁毒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帮教任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排除不稳定因素,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全镇现建有21支村级治安联防队和95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及158人的外来人口管理员队伍,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资源,建立以企业单位为主的群防群治委员会,全面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276起,查处治安案件739起,摧毁犯罪团伙18个,破涉毒案件17起。受理各类民间纠纷案件299起,调处成功295起,调处成功率达98.6%。
(三)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治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加强104国道双屿段、鹿城路清扫保洁的同时,指导各村(居)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清运、填埋、覆盖处理上伊、岩门两个临时垃圾转运场内和环山路(上伊至潘岙路)两侧近的5000多吨垃圾,使这些地段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完成工业区三期道路工程的建设和182座道路窨井盖的更新;中央涂临时垃圾转运场及周边道路建设;鹿城路80个垃圾桶设置;路边花坛的修复和小区108株行道树的种植。并对2万多平方米的垃圾死角、蚊蝇滋地进行消杀,认真组织春、冬两季灭鼠和灭蟑活动,发放各类灭鼠药670公斤,灭蟑药2400包,进一步巩固了“四害”防治的成果。
(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计生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入宣传计生国策,开展了计生服务一条街、“5·29”计生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化计生综合改革,建立镇、村(居)两级管理网络,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加快非公有制企业计生协会的建设步伐。2004年,全镇出生225人,符合率92%;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累计29063人;查验流动人口证66615个,查验率95.5%以上,办理临时流动人口证26000个;累计建立非公有制企业计生协会65个。2004年度,镇人民政府被评为鹿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科教文卫体事业健康发展。着重抓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投入的引导,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素质教育,市级教育强镇成果进一步巩固。加快校网调整步伐,双屿二小教学楼主体工程顺利竣工,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优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成功举办500名老年人参加的健身走活动,4次组织文体爱好者参加市、区文体赛事,2次获市级二等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职业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督促133家企业完成职业病防治自查自纠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和抚贫帮困工作,全年共向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困难户、烈士家属、义务兵、伤残军人、残疾人发放慰问、补助经费379074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4个社区居委会的换届工作。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加强,圆满完成征兵任务,民兵整组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开展顺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场所的管理得到加强。殡葬改革工作深入民心。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加强了与工会、团委、妇联、统战、关协、工商联、老龄协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各群团组织积极履行各自职能,为我镇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努力。
(五)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果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有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效能革命”,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办公无休日、110服务窗口、AB岗和首问责任制以及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制度,使机关干部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推动了镇机关的作风转变。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及时受理来信来访、举报投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推动了政风好转。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我镇2004年度经区目标管理考评委员会考核,被评定为乡镇组第一名。在此,我谨代表双屿镇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问候!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的人大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双屿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04年我镇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如:工业高新技术比重偏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企业的名牌效益还不明显。土地征用后,农民的再就业以及鞋都二、三产留地开发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化进程不快,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奇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二、2005年工作目标任务
本届政府今后两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鹿城区委、鹿城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平安双屿,强化城市管理、建设清洁双屿,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强双屿为目标定位,集中力量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创建、维护社会稳定“三大硬仗”;全面实施“优二强三”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促进科教文卫体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加强村(居)、非公有制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质量。牢固树立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让群众评判的工作理念,以继承与创新并举、务虚与务实并举的工作方法,依靠群众,形成合力,努力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
工业总产值增长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外贸出口增长4.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为了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05年我们要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平安双屿
要在抓稳定保平安上下功夫,按照建设平安鹿城的各项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打好维护社会稳定硬仗,深化平安双屿创建。
1、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年”活动和“百业千企”创安活动。组织学习考察先进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治安防控网络,加强社会面防控、流动人口管理。并要面向社会筹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为平安双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双屿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实行信访、调解、治安巡防联合运作和镇、村(居)、站(所)、企事业联动,尽快形成“联防、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扎实推进平安双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