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关于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
实 施 意 见
2005年以来,全街道各村广泛开展了以“三清一护”(清淤、清面、清水、护岸)为主要内容的“清水河道”建设。经过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了三年整治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根据绍县政发[2007]4号文件精神,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从2007年起,在第一轮“清水河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开展以改善水质为主要目标的“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咬定“清水”目标,创新治水理念,进一步落实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合力治水的共建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方位实施河道水质、水环境的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考核力度,制定落实河道水质监测量化标准和水环境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强水法规、水文明的宣传教育,把改善河道水质与提高全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全社会爱水、护水的自觉性,巩固完善河道管护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清水、护水、利水、用水、管水等工程建设,全面整治工业污水偷排、生活污水入河、生产生活垃圾入河、河道淤泥沉积、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河道水质的突出问题。通过五年努力,全街道河道治理面达到80%以上;企业污水透明排放口建设达到100%;生活污水入网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河道养殖污染治理率达到80%,;水土流失基本等到治理;力争使鉴湖主体水质普遍达到Ⅲ类要求;其他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达到Ⅳ类要求;通过十年努力,力争使鉴湖主体水质普遍达到Ⅱ类要求。通过整治建设,使全民的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河道的水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全街道的水生态普遍得到修复,促进人水更和谐,谱写治水新篇章。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治水方式,遵循开发、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必须充分尊重河道的自然规律,采取清水、护水、利水、用水、管水等多种有效措施,努力修复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必须充分兼顾和发挥河道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交通航运、水产渔业、旅游休闲、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力求达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河道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二)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正确把握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任务的关系、总体目标与具体实施计划的关系。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单位五年治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治水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有机统一、相互配套,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开展建设,确保治水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三)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整治的原则。要针对全街道河道现状,把影响河道水质、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治的重点来抓。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集污、截污、清淤、清障和生产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对河道水体的人为污染和侵害,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同时,要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文明村镇建设,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实行综合整治,标本兼治,为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四)坚持各司其职、合力共建的原则。“新时期治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村、厂(单位)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合力共建机制,共同为“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 (五)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发展的原则。各单位在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中,要从维护全街道经济社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统筹协调好治水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关系。治水工程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绿色生态建设和发展休闲旅游业等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治水工程,带动方方面面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整治内容 (一)实施清水工程。 1、清源。 强化企业清下水排放口的建设与管理,着力整治工业污水偷漏排问题,统一实施透明排放口,坚决取缔偷排暗管,原则上推行“一厂一口、一口一实时”的监控装置,严厉查处和打击偷漏排行为。 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接入外排的,接入外排;不能接入外排的,经过处理和监测后达标排放。 2、清淤。 积极探索河道清淤的施工作业手段和淤泥堆放、处置、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既清淤又清障,既清河底又清河岸,充分发挥河道清淤在“清水”中的重要作用。五年内,计划实施河道清淤5万立方米。 3、清面。 (1)清理乱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的要求,采取能源、生态、生化等方式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到2010年全面完成规模养殖场的治理任务。要抓好水产养殖的科学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工作。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生物净水技术,加强对河道渔业设施的管理和阻水箔桩的清理。 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理”的要求,继续大力抓好河道保洁工作(包括山区溪流),加强河道保洁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巩固完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河面常年洁净。 (2)清理乱搭。结合村庄整治示范工程和文明村镇建设,大力开展沿河乱搭乱建的专项整治。要对乱搭乱建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和集中清理,制定落实相应的长效管理措施。开展拆违复绿、建桥通路,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加强对沿河乱搭乱建行为查处、整治和涉河建筑物的规划管理,对新建沿河建筑,必须按规划要求控制建筑物和围墙退让,留足河道绿化管理带。严肃查处擅自设置河道障碍物、擅自填占河道水域的违法行为。 (3)清理乱倒。要把治理乱倒乱丢、垃圾废物入河作为治水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产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定人清扫、定时清运的“三定”工作。重点要抓好落实专职人员清扫管理、垃圾集中收集和统一清运处理三个环节,防止因垃圾入河造成对河道的重复污染。全面实现“户集、村收、街运、县处理”的目标。 (二)实施护水工程。 1、加强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山区水土涵养问题,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要结合土地整理和林种结构调整等工作,采取生物性、工程性等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深做好“上蓄”工作。达到既保持山区水土涵养,又提高生态修复能力。 2、加快小流域治理和山塘水库修复。要大力开展清洁小流域、水库除险加固和标准化水库建设,有效控制上游溪流对下游河网的污染。五年内,计划实施丰里江、夏泽江等重点小流域治理12公里,完成山塘水库修复加固15座(其中建成标准化水库2座),以进一步提高山区防洪抗灾能力,改善山区水生态环境。 3、抓好河道护岸工程建设。按照“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的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岸线布置和结构形式,大力倡导和推广生态护岸、林木护岸、植物固岸等护岸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对沿河湿地、林木和水生物的保护,力求体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五年内,计划完成全县河道护岸15公里。 4、抓好河道绿化工程建设。按照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河道整治工程,广泛开展河道沿岸绿化的配套建设。做到河道整治到哪里,植树绿化到哪里。有条件的,要因地制宜,兴建沿河绿化小品和休闲景观设施,以更好地便民利民。河道绿化要与河道整治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考核验收。通过开展沿河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促使河道生态平衡,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水环境。五年内,计划完成全街道河道绿化10公里。 (三)实施利水工程。结合平原河网的特点,对涉及行洪、排涝、蓄水、灌溉的河、溇、湖,要采取疏浚、拓宽、清理、连通等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特别是对一些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村内河、溇、湖,更应切实做好连通、修复和保护工作,力求恢复“小桥流水”的自然风貌,发挥河、溇、湖的自然功能。坚决制止擅自填占河、溇、湖,与水争地的行为。 (四)实施用水工程。 1、有效利用水资源,为集镇建设服务。要十分重视集镇街河及周边河道的整治,加强对集镇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的有效利用和保护,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推进集镇公用事业的配套建设,提升集镇整体形象。 2、推进饮用水工程建设,为保障群众生活服务。要进一步抓好山区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逐步提高洁净饮用水供给标准。要切实加强对已建饮用水工程的后续管理,制定管护制度,落实专人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3、大力倡导节约用水,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服务。要广泛开展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节水环境;要充分运用价格机制,深化企业计量取水、计量收费的“两计”改革,逐步推行水价分级计费办法,用经济手段推进节水;要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冷却水循环利用等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科学用水、计划用水。 (五)实施管水工程。 1、依法管水。认真宣传贯彻《水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全民的水法制观念和依法、守法自觉性;要以法律为武器,加强对各类水事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依法征收水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规费;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河道水事秩序。 2、科学管水。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护制度,创新科学监管手段,大力推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等污水排放大户排放口的实时监控。要加强河道水质的定点、定时检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3、合力管水。“新时期治水工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必须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落实职责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职责分明、上下联动、有序高效的合力治水共建机制,全方位、宽领域地扎实推进治水工程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全街道“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湖塘街道“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村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负责本村“新时期治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二)加大投入,落实政策。在保持现有河道整治项目激励政策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街道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河道整治及绿化、山区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维修、山区农民饮用水、垃圾专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等补助。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全街道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落实建设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村、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治水工程建设。 (三)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按照“新时期治水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年度建设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进一步明确考核目标、任务、投资、质量、管护、效益等方面的量化标准和水质、水环境达标要求,签订工作责任状,列入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 湖塘街道办事处 二○○七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