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行政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现将《2021年河山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巩固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山镇人民政府
2021年河山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巩固提升年
行动实施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生活垃圾治理全面决胜年。为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制度,持续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2021年垃圾分类工作将以省、市目标任务为指导,创新工作举措,发挥河山特色,全面提升分类“三率”,实现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现制定2021年河山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巩固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全国文明市创建及“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撸起袖子加油干,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提升全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桐乡篇章贡献河山最大力量,以崭新的工作成效为建党百年献礼。
二、工作目标
(一)省级目标任务
到2021年底,生活垃圾总量实现“负增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92%;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5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1个。
(二)嘉兴市级目标任务
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小区累计达到3个,实现封闭式居民小区全覆盖;建成区所有商业街(沿街商铺)取消分类垃圾桶,开展定时定点投放收运;城镇居民小区封闭式回收站点覆盖面达到100%;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1个。
(三)桐乡市级目标任务
推进“桐拾袋”覆盖河山镇机关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实现封闭式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全覆盖;全镇9个行政村实现智慧化收运全覆盖,覆盖全镇50%以上农户;创建桐乡市生活垃圾分类三星级示范村1个、二星级示范村1个、一星级示范村2个;实现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单位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全覆盖;建成生鲜垃圾减量点1处;全镇“三定”小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在40%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专项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分类工作
1.推动“桐拾袋”扩面。引入提升“桐拾袋”在我镇参与率(知晓率),依托各类媒体平台,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桐拾袋”品牌。
2.优化“桐管家”模式。健全桐管员培训考试制度,通过统一培训、实务操作,上岗考试及抽查考核,实现优胜劣汰,全面压实桐管员责任,有效提升工作实效。
3.优化“桐先锋”引领。持续丰富“桐先锋”主题系列活动内涵,继续深入开展“六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广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带头先行,当好全社会的表率。强化与党建办、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凝聚工作合力,持续推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4.优化特色单元模式。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小区按照嘉兴市标准要求实施,新(改)建小区实行“三同步”制度。结合定时定点投放站建设,配足配强“桐管员”,加强监督考核,提高现场劝导效率,大幅提升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社区、物业用好、管好分类投放站等分类设施设备,实现常态运维和监督考核。镇分类办通过现场查看方式,每月对小区进行红黑榜。不断提升特色小区厨余垃圾处理机使用效果,确保特色单元生活垃圾减量成效25%以上。
(二)实施农村分类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实施农村问题整改百日专项行动。针对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标准体系不健全、责任体系不落实、入户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整改。建立积分兑换机制、分类评比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兑换活动,广泛提高农户积极性。实施“进乡宣教”行动,有效利用露天电影、广播、公交车、积分兑换点、村级宣教点等载体,全方面高频率宣传垃圾分类,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6.推动易腐垃圾智慧收运扩面。加快完善农村易腐垃圾智慧收运体系,配备智能设备,完善收运队伍,建立收运体系,确保到2021年6月底前,全镇9个行政村实现智慧收运全覆盖,覆盖全镇农村总户数50%以上。
7.积极争创星级村。按照省和嘉兴市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的相关要求,以示范引领,推动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2021年新增创建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三星级村1个、二星级村1个、一星级村2个。
(三)实施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全面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8.建立行业源头建立机制。按照“管行业、管分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督促指导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构建源头减量全方位责任体系,加快推动行业内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落实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开展快递行业绿色循环包装、强化超市农贸市场管控、开展“光盘”行动等多方面源头减量职责。加快在行业内部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分类样板。
9.加快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结合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建设,加快城镇居民小区封闭式回收站点建设,实现覆盖面达到100%,每个新建小区在投放站(物业用房)配套设置1个回收站(点),农村根据实际合理优化设置回收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