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科室(所)、局属各单位:
现将《2021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3月24日
2021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全面贯彻桐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嘉兴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紧扣“干事创业”主题,突出“争先创优”和“能力提升”主线,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最严格的节约集约、最严格的用途管制,部署实施“规划引领、土地供应、全域整治、存量挖潜、生态创森、数字治理”六项争先行动,不断增强规划引领力、供应保障力、团队战斗力,努力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规划赋能,重设计,强审批,促进城市高品质
1.聚焦全市域,构建更完善的规划体系。一是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与试点同步”的既定目标推进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构筑“一带三廊,一心四区”的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同步推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在嘉兴率先完成报批。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确保3月底前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划订工作,为年度用地保障奠定规划基础。二是高标准修编专项规划。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有机衔接,全面梳理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强化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及落地管控,重点推进市域交通体系、城市综合交通、学校布点、城市绿地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市域统筹、城乡协调。三是高效率编制城市控规。对接城市重点片区开发建设需求,加快推进总规覆盖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完成、同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城镇新拓展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在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的同时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为项目规划审批提供法定依据。
2.聚焦主城区,打造更靓丽的品质城市。一是重构城市格局。按照“历史传承、时代特征”的要求,规划打造国际商务、运河活力、时尚科技、生态文教、高铁产业五大新城,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二是谋精城市设计。突出“风雅梧桐境、智创凤凰城”总体定位,打造“城市记忆街区、智创风情板块、和谐人居空间、中央生态绿谷”四大城市场景,开展“城市画廊、城市门户、城市客厅、城市阳台、城市花园”五大专项设计,全力推动中心城区朝着“国际品质、江南韵味”的诗画水乡典范加速迈进。三是实施百项攻坚。规划实施“民生共享、景观提升、路网重构、城市治堵、未来宜居、产城融合”六大工程、百个项目,引领打造“中医院迁建工程、七中迁建工程、丰子恺艺术中心、城北五星级酒店、杨家门万象汇商贸综合体、城西郊野森林公园”六大标志性项目。
3.聚焦引领力,形成更有效的实施机制。一是建立规划服务体系。强化“请进来”的理念,加快组建“总规划师团队、专家咨询团队、编制协作团队”三个名师名院支撑团队,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院和国内外顶尖规划专家的合作,形成具有“国际视野、桐乡特色”的规划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和品质。二是完善规划落实机制。贯彻最严格的用途管制,强化“项目跟着规划走”理念,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用地指标安排的有效结合,全面执行建设项目“无规划不供地”和重点区域“无设计不审批”。三是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存量规划各项要求,强化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刚性约束,以铁的决心牢牢守住三条红线,以规划倒逼城市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坚持利用集约,盘存量,优结构,促进发展高质量
1.实行更精准的资源配置。努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力争年度新增用地指标4000亩以上,其中计划指标2500亩以上,增减挂钩指标1500亩以上。强化“指标跟着项目走”理念,按照“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保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不少于10000亩、工业用地供应总量不少于3000亩、实现土地出让金成交总额不少于125亿元。部署实施“开门红、红五月、金九月”集中供地行动,切实提高年度供应计划执行率。
2.实行更有力的存量挖潜。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深入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和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持续开展“五未”土地专项处置工作。全面厘清2009年以来批而未供土地和近三年供而未用土地清单,实行分类处置、挂牌销号;将低效用地再开发与“低散乱”企业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持续加大再开发力度。确保2009年至2018年期间形成的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率达到25%以上,力争2019年至2020年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率达到100%,全年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5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500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
3.实行更灵活的政策供给。开展产业园用地专项调查,高标准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加快推进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工业空间形态有机更新。实施“鼓励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开发、适度放宽规划指标控制、强化工业用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园区建筑退距要求、支持创新型产业用地、加大对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开展工业用地改造开发为商服用地试点、试行工业厂房调产安置、重新约定出让年限”等一系列举措,建立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联审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审批服务挂钩机制、工业项目土地利用全过程管理机制,全方位提高土地要素供给质量和使用效益。
三、坚持问题导向,强整治,补短板,促进保护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