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各局(办)、东钱湖镇: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2022年)》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5月21日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2022年)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办发〔2017〕68号)、《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浙委办发〔2017〕85号)、《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2022年)》(甬政办发〔2018〕56号)精神,切实深化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强化”的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文明提升的重要抓手,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度假区、国际知名的湖泊休闲新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共治共享。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与运行管理体系建设。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推进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分类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2.务实创新,依法治理。坚持需求、问题和效果导向,加快形成具有东钱湖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模式。以法治为基础,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生活垃圾分类共治机制。
3.城乡统筹,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落实属地政府职能,完善分类工作机制和相关体系构建,切实推进辖区分类工作。
4.绿色发展,技术支撑。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倡导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大力应用再生资源再生利用、生物处理、清洁焚烧等新技术,采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效益。
(三)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回收利用专项行动、制度创制专项行动、收运处置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文明风尚专项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等七大专项行动(责任分解见附件),实现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
第一步:“一年见成效”。到2018年,东钱湖镇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80%以上,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总量增长率控制在3%之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城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二步:“三年大变样”。到2020年,东钱湖镇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三步:“五年全面决胜”。到2022年,我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制度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全社会治理体系;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
二、 工作任务
(一)强化统筹协同,提升政府推动效能
一是提升区级统筹能力。强化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职能。完善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二是压实属地主体责任。东钱湖镇要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属地职责,强化工作措施。抓紧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快健全分类基础设施、作业服务、宣传培训、社会参与、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力量配置,夯实“区、镇、社区(村)”三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网络。
三是强化部门协同治理。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组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在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各自职能。(责任单位:建设管理局、东钱湖镇政府;配合单位: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旅游与湖区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市监分局)
(二)实施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强化宣传培训、设施设置、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四项措施,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等公共机构2018年底前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人均生活垃圾每年减量2%;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面2018年底之前达到50%,2019年底之前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100%,人均生活垃圾每年减量2%。采取“双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强制分类情况进行督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和曝光。(责任单位:建设管理局;配合单位: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旅游与湖区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市监分局、东钱湖镇政府)
(三)深化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紧紧依托镇政府、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力量,因地制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等模式,做到宣传发动、设施配置、收运作业、指导监督四项措施同步到位,深入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强化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促进居民源头精准分类。加强典型培育,2018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责任单位:东钱湖镇政府;配合单位:建设管理局)
(四)规范源头分类投放
合理配置分类投放设施,公开投放点位、收集频次与时间等信息,引导和监督手段相结合,逐步做好精准投放。以“干湿分开”为重点,强制餐饮场所、单位食堂、农贸果蔬专业市场、大型超市等单独存放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倡导开展就地处理。引导居民将滤出水分后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倡导有条件的小区就地处理厨余垃圾。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投放点,鼓励将可回收物直接出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合理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按照安全便利原则,设置有害垃圾集中回收点,规范有害垃圾分类投放。积极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鼓励撤桶并点,逐步取消楼层投放点、减少楼道(口)投放点。(责任单位:建设管理局、东钱湖镇政府;配合单位: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旅游与湖区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市监分局)
(五)完善分类收运体系
积极构建“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推进收运处理一体化,推动收运专业服务向小区延伸,实现“集、收、运”物流链的无缝对接。配足配齐全密闭、低噪音、外观佳、标识统一的分类收集运输车辆,积极应用新能源车辆。推行定时定点与预约相结合的收集模式,提高线路安排调度智能化水平,制定分类收运路线图。
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强化餐厨垃圾统一收运、落实合同管理、收运联单等制度;推行“集中转运为主、分散转运为辅、直运为补充”的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收运模式。2018年底前建立健全有害垃圾收集日制度。2018年底前引进或培育1家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整合现有回收队伍,公开回收目录和价格,加强废纸、废金属、废塑料(不含废旧轮胎)、废玻璃、大件垃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回收与利用,逐步推广“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模式;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装修建材、家居家电、信息产品、快递包装等专项回收。
详细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宁波政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 鄞州政策 > 东钱湖 > 东钱湖区管委会办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bxinxi.com/a/dongqianhuquguanweihuibangongshi/20181121/21194.html